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分析】Numpy和Pandas库基本用法及实例--基于Japyter notebook实现

各位大佬好 ,这里是阿川的博客 , 祝您变得更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个人主页:在线OJ的阿川

大佬的支持和鼓励,将是我成长路上最大的动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阿川水平有限,如有错误,欢迎大佬指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承接上篇的博客

数据分析—技术栈和开发环境搭建
Python初阶
Python–语言基础与由来介绍
Python–注意事项
Python–语句与众所周知

目录

  • Numpy
    • 数组类
      • 具体操作
  • Pandas
    • 基本类
    • Series类
      • 具体操作
    • DataFrame类

数据分析最常用的两个库为Numpy和Pandas
用的编辑器为Jupyter notebook
接下来的代码将基于该编辑器中实现

Numpy

  • 首先先在cmd(命令提示符当中安装该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使用该库,还要在jupyter notebook导入该库

数组类

  • .array()方法 创建数组
  • .ndim 方法 查看数组维数
  • .shape 方法 以元组的形式查看数组几维几元素
  • .size 方法 查看数组元素总个数
  • .dtype 方法 查看数组元素类型
  • .zeros(n) 方法 创建n个为0的数组
  • .ones(n)方法 创建n个为1的数组
    • n为任意数字
    • 数组元素类型为浮点型
  • .arange( n,n , n)方法 创建以n到n,左闭右开,步长为n的数组
  • .concatenate()方法 将多个数组连接一起,并不改变各个数组
  • .sort()方法 对数组进行排序
  • [索引 ] 数组可以通过索引进行查找
  • [ n:n ] 数组可以通过切片进行查找
    • n表示任意数字
  • 数组 + 数组 数组相加,表示拼接数组
  • 数组 * n 表示利用数组的广播机制,对数组每个元素都乘以n
    • 广播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max()方法 表示数组的最大元素
  • .min()方法 表示数组的最小元素
  • .sum()方法 表示数组元素总和
  • .mean()方法 表示数组元素的平均值
  • 数组[ () I或者& ()] 表示数组中加条件

具体操作

具体操作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想练习以上方法,这里有些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是

import numpy as np
arr1 =np.array([6, 2, -7, 2, 8, -2, 1])
arr1
arr2 = np.array([[1, 3, 5], [2, 4, 6]])
arr2
print(arr1.ndim)
print(arr2.ndim)
print(arr1.shape)
print(arr2.shape)
print(arr1.size)
print(arr2.size)
print(arr1.dtype)
print(arr2.dtype)
arr3 = np.zeros(6)
arr3
arr4 = np.ones(5)
arr4
arr5 = np.arange(10, 21, 2)
arr5
import numpy as np
arr1 = np.array([1, 3, 2, 4, 9])
arr1
arr2 = np.ones(5)
arr2
arr3 = np.zeros(5)
arr3
arr_sum = np.concatenate([arr1, arr2, arr3])
arr_sum
arr1.sort()
arr1
print(arr1[2])
print(arr1[-3])
print(arr1[1:4])
arr1 + arr2
arr1 * 5
print(arr1.max())
print(arr1.min())
print(arr1.sum())
print(arr1.mean())
arr1[(arr1 < 1) | (arr1 > 3)]

Pandas

Pandas库中有两个最重要的方法

  • .Series()
  • .DataFrame()

基本类

  • .iloc[ ] 以位置索引查找数组元素,位置索引从零开始,可以与切片搭配使用
  • .loc[ ]以标签索引查找数组元素,可以与切片搭配使用
  • [()|或者d ()] 条件选择数组元素
  • .add()方法 将两个数组相加,且参数中可以加缺失值
  • 若不写缺失值 则两个数组默认相同索引相加 如果没有相同索引则会报错
  • .describe()方法 打印统计信息
    • 元素数量count
    • 元素平均值mean
    • 元素标准差std
    • 元素前1/4(25%)
    • 元素前2/4(50%)
    • 元素前3/4(75%)
    • 元素最大值max
    • 元素类型dtype
  • .apply Python中的高阶函数 可以包含其他函数
  • .index 展示索引
  • .columns 展示维度
  • .T 表示对数组转置
  • .head(n)表示展示数组中的前面n行
  • .drop([“标签索引” ],axis=0或者1) 表示删除针对于某行或者某列的该标签索引的数据
  • axis=0 表示行(实际操作是列)
  • axis=1 表示列(实际操作是行)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ambda关键词 这是Python当中的关键词与apply()搭配使用,可以实现具体的函数
  • applymap(普通函数) 表示将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放入普通函数中

Series类

  • .Series([ ]) 创建一维表格且索引默认为零开始
  • .Series([ ],index = [ ])创建表格且指定索引
  • .Series({ })创建字典类型表格

具体操作

具体操作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想练习以上方法,这里有些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是:

import pandas as pd
s1 = pd.Series([-1.2, 3.7, 2.5, -8.2, 6.3])
s1
s2 = pd.Series([1, 2, 3, 4, 5], index=[5, 4, 3, 2, 1])
s2
print(s2.iloc[1])
s2.loc[5:3]
s3 = pd.Series({"小李":82, "小陈":93, "小张":91, "小曾":78, "小邓":68})
s3
s3.loc["小张"] = 95
s3
s3[(s3 > 80) & (s3 < 90)]
import pandas as pd
s1 = pd.Series([92, 67, 70, 88, 76], index = ["小明", "小红", "小杰", "小丽", "小华"])
s1
s2 = pd.Series([95, 85, 60, 79, 76], index = ["小明", "小杰", "小宇", "小娟", "小彤"])
s2
s1.add(s2, fill_value = 0)
s1.describe()
s1 = s1 + 5
s1
def get_grade_from_score(score):if score > 90:return "A"elif score > 80:return "B"elif score > 70:return "C"elif score > 60:return "D"else:return "不及格"
s1.apply(get_grade_from_score)

DataFrame类

  • .DataFrame()创建二维表格,默认标签为列标签
    • 这里的二维是指两个维度
      • 分别为列维度和行维度
        • 列标签和行标签
  • .DataFrame[" 列标签"] 表示以该列标签索引查找表格元素
  • .DataFrame[“列标签”:“列标签”] 表示以多个该列标签索引搜索数据
  • DataFrame.loc[ “行标签”,“列标签”] 表示以该行标签和列标签索引搜索数据
  • Series+DataFrame 可以相加,但要注意标签索引要相对应
  • DataFrame +n 表示当中元素数据+n
    • n表示任意数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你想练习以上方法,这里有些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答案是

import pandas as pd
name = pd.Series(["小陈", "小李", "小王", "小张", "小赵", "小周"], index=[1, 2, 3, 4, 5, 6])
gender = pd.Series(["女", "女", "男", "男", "女", "男"], index=[6, 5, 4, 3, 2, 1])
height = pd.Series([172.5, 168.0, 178.2, 181.3, 161.7], index=[1, 2, 3, 4, 5])
students = pd.DataFrame({"姓名":name, "性别":gender, "身高":height})
students
print(students.index)
print(students.columns)
students.T
students["身高"]
students[["性别", "身高"]]
students.loc["3":"5"]
students.loc["3":"5", "姓名":"身高"]
students.loc["3":"5", : ]
students[(students["身高"] > 165) & (students["性别"] == "女")]
students.head(5)
import pandas as pd
students = {"1":{"姓名" :"小陈", "考试1":85, "考试2":95, "考试3":92}, "2":{"姓名":"小李", "考试1":91, "考试2":92, "考试3":94}, "3":{"姓名":"小王", "考试1":86, "考试2":81, "考试3":89}, "4":{"姓名":"小张", "考试1":79, "考试2":89, "考试3":95}, "5":{"姓名":"小赵", "考试1":96, "考试2":91, "考试3":91},  "6":{"姓名":"小周", "考试1":81, "考试2":89, "考试3":92}}
students = pd.DataFrame(students).T
students
students["考试4"] = [72, 69, 79, 83, 82, 76]
students
students.loc["7"] = {"姓名":"小杨", "考试1":79, "考试2":82, "考试3":81, "考试4":69}
students
students.drop(["6", "7"], axis = 0)
students.drop(["考试2", "考试4"], axis = 1)
bonus = pd.Series({"考试1":2, "考试2":3, "考试3":2, "考试4":5})
bonus
bonus + students[["考试1", "考试2", "考试3", "考试4"]]
students["考试4"] = students["考试4"] + 10
students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students = {"1":{"姓名" :"小陈", "考试1":85, "考试2":95, "考试3":92}, "2":{"姓名":"小李", "考试1":91, "考试2":92, "考试3":94}, "3":{"姓名":"小王", "考试1":86, "考试2":81, "考试3":89}, "4":{"姓名":"小张", "考试1":79, "考试2":89, "考试3":95}, "5":{"姓名":"小赵", "考试1":96, "考试2":91, "考试3":91},  "6":{"姓名":"小周", "考试1":81, "考试2":89, "考试3":92}}
students = pd.DataFrame(students).T
students
score_average = students.loc[ : , "考试1":"考试3"].mean(axis = 1)
name = students["姓名"]students_average = pd.DataFrame({"姓名":name, "平均分":score_average})
students_average
students.loc[ : , "考试1":"考试3"].apply(lambda x: np.sort(x)[-2])
def grade_from_score(score):if score >= 95:return "A+"elif score >= 90:return "A"elif score >= 85:return "B+"elif score >= 80:return "B"elif score >= 75:return "C+"else:return "C"
students.loc[ : , "考试1":"考试3"].applymap(grade_from_score)
students["考试1"] = students["考试1"].astype("int")
students["考试2"] = students["考试2"].astype("int")
students["考试3"] = students["考试3"].astype("int")
students.describe()

请踏实的走好每一步路,一定会变得更强

好的,到此为止啦,祝您变得更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个人主页:在线OJ的阿川大佬的支持和鼓励,将是我成长路上最大的动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 # AI产品经理的自我修养:既懂用户,更懂技术!
  • Springboot应用的配置管理
  • cuda11.8安装torch2.0.1
  • 基于springboot+vue的致远汽车租赁系统
  • 自定义RedisTemplate序列化器
  • SQL面试题练习 —— 波峰波谷
  • 蛮力法0/1背包问题实验
  • Python 渗透测试:Redis 数据库 弱密码测试.(6379端口)
  • 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基础
  • 已有yarn集群部署spark
  • hot100 -- 回溯(上)
  • 利用Python去除PDF水印
  • 前端基础入门三大核心之HTML篇:深入理解重绘与重排 —— 概念、区别与实战演练
  • vue 纵向滚动菜单, 点击滚动到选中菜单
  • 【项目托管git】本地项目托管到 Gitee
  • JS 中的深拷贝与浅拷贝
  • Sequelize 中文文档 v4 - Getting started - 入门
  • STAR法则
  • thinkphp5.1 easywechat4 微信第三方开放平台
  • 前端性能优化--懒加载和预加载
  • 山寨一个 Promise
  • 一道面试题引发的“血案”
  • 用Python写一份独特的元宵节祝福
  • 字符串匹配基础上
  • 如何用纯 CSS 创作一个菱形 loader 动画
  • #LLM入门|Prompt#1.8_聊天机器人_Chatbot
  • #我与Java虚拟机的故事#连载07:我放弃了对JVM的进一步学习
  • ( 10 )MySQL中的外键
  • (03)光刻——半导体电路的绘制
  • (Git) gitignore基础使用
  • (Repost) Getting Genode with TrustZone on the i.MX
  • (SpringBoot)第二章:Spring创建和使用
  • (TOJ2804)Even? Odd?
  • (webRTC、RecordRTC):navigator.mediaDevices undefined
  • (草履虫都可以看懂的)PyQt子窗口向主窗口传递参数,主窗口接收子窗口信号、参数。
  • (二)七种元启发算法(DBO、LO、SWO、COA、LSO、KOA、GRO)求解无人机路径规划MATLAB
  • (附源码)springboot社区居家养老互助服务管理平台 毕业设计 062027
  • (附源码)ssm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 102100
  • (四)React组件、useState、组件样式
  • .CSS-hover 的解释
  • .Net Core 中间件验签
  • .NET MVC第五章、模型绑定获取表单数据
  • .NET/C# 使用 ConditionalWeakTable 附加字段(CLR 版本的附加属性,也可用用来当作弱引用字典 WeakDictionary)
  • .NET/C# 异常处理:写一个空的 try 块代码,而把重要代码写到 finally 中(Constrained Execution Regions)
  • .net程序集学习心得
  • .Net多线程Threading相关详解
  • .NET简谈设计模式之(单件模式)
  • /etc/X11/xorg.conf 文件被误改后进不了图形化界面
  • @ModelAttribute使用详解
  • @ModelAttribute注解使用
  • @modelattribute注解用postman测试怎么传参_接口测试之问题挖掘
  • [ solr入门 ] - 利用solrJ进行检索
  • [1181]linux两台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和文件夹
  • [2019.3.20]BZOJ4573 [Zjoi2016]大森林
  • [Android] Upload package to device fails #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