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人工智能应用-实验8-用生成对抗网络生成数字图像

文章目录

    • 🧡🧡实验内容🧡🧡
    • 🧡🧡代码🧡🧡
    • 🧡🧡分析结果🧡🧡
    • 🧡🧡实验总结🧡🧡

🧡🧡实验内容🧡🧡

以MNIST 数据集为训练数据,用生成对抗网络生成手写数字 5的图像(编程语言不限,如Python 等)。


🧡🧡代码🧡🧡

import torch
from torch import nn
from torch.optim import Adam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from torchvision import transforms, dataset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time
import pandas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transforms.ToTensor(),
])train_set = datasets.MNIST('data', train=Tru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rain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_set, batch_size=1, shuffle=False) # 批次为1,不打乱数据# !nvidia-smi
# 检查GPU是否可用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print(device)#@title 模型
#返回size大小的均值为0,均方误差为1的随机数
def generate_random(size):random_data = torch.randn(size)return random_data# def generate_random(size): # 均匀分布的随机数,会产生模式崩溃
#     random_data = torch.rand(size)
#     return random_data#判别器
class Discriminator(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self.model=nn.Sequential(nn.Linear(784, 200), # 全连接层 784维特征(像素点) => 200维特征nn.LeakyReLU(0.02), # 激活层:f(x)=max(ax,x) ann.LayerNorm(200), # 归一化层nn.Linear(200, 1), # 全连接层 200维特征(像素点) => 1维标量nn.Sigmoid() # 将1维标量缩放结果到0-1之间,以0.5作为二分类结果)self.loss_function = nn.BCELoss() # 定义损失函数self.optimiser = torch.optim.Adam(self.parameters(), lr=0.0001) # 创建优化器,使用Adam梯度下降# 计数器和损失记录self.counter = 0self.loss_list = []def forward(self, inputs):return self.model(inputs)def train(self, inputs, targets):outputs = self.forward(inputs)  # 计算网络前向传播输出loss = self.loss_function(outputs, targets) # 计算损失值self.counter += 1if (self.counter % 10 == 0): # 每训练10次记录损失值self.loss_list.append(loss.item())if (self.counter % 10000 == 0): # 每训练10000次打印进程print("counter = ", self.counter)self.optimiser.zero_grad() #在反向传播前先把梯度归零loss.backward() #反向传播,计算各参数对于损失loss的梯度self.optimiser.step()  #根据反向传播得到的梯度,更新模型权重参数def plot_loss_process(self):df = pandas.DataFrame(self.loss_list, columns=['Discriminator Loss'])ax = df.plot(figsize=(12,6), alpha=0.1,marker='.', grid=True, yticks=(0, 0.25, 0.5, 1.0, 5.0))ax.set_title("Discriminator Loss")# 生成器
class Generator(nn.Module):def __init__(self):super().__init__()# 定义神经网络层self.model = nn.Sequential(nn.Linear(100, 200), # 全连接层 100维噪声 => 200维特征nn.LeakyReLU(0.02), # 激活函数nn.LayerNorm(200), # 标准化nn.Linear(200, 784), # 200维特征 => 784像素特征nn.Sigmoid() # 每个像素点缩放到0-1)# 创建生成器,使用Adam梯度下降self.optimiser = torch.optim.Adam(self.parameters(), lr=0.0001)# 计数器和损失记录self.counter = 0self.loss_list = []def forward(self, inputs):# 运行模型return self.model(inputs)def train(self, D, inputs, targets):g_output = self.forward(inputs) # 计算网络输出d_output = D.forward(g_output) # 输入判别器loss = D.loss_function(d_output, targets) # 计算损失值self.counter += 1if (self.counter % 10 == 0):  # 每训练10次记录损失值self.loss_list.append(loss.item())# 梯度归零,反向传播,并更新权重self.optimiser.zero_grad()loss.backward()#更新由self.optimiser而不是D.optimiser触发。这样一来,只有生成器的链接权重得到更新self.optimiser.step()def plot_loss_process(self):df = pandas.DataFrame(self.loss_list, columns=['Generator Loss'])ax = df.plot(figsize=(12,6), alpha=0.1,marker='.', grid=True, yticks=(0, 0.25, 0.5, 1.0, 5.0))ax.set_title("Generator Loss")D = Discriminator()
G = Generator()
D = D.to(device)
G = G.to(device)#@title train
epochs=1
start_time=time.time()
for epoch in range(epochs):print(f"=============Epoch={epoch}============")for step, (images, labels)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images = images.to(device)image_data_tensor=images.view(-1)# ==使用真实数据训练判别器, 并标注真实数据为正样本(1)==D.train( image_data_tensor, torch.FloatTensor([1.0]).to(device) )# ==用生成数据(fake)训练判别器, 并标注生成数据为负样本(0)==# 同时使用detach()以避免计算生成器G中的梯度D.train( G.forward(generate_random(100).to(device)).detach(), torch.FloatTensor([0.0]).to(device) )# ==训练生成器, 让判别器对于生成器的生成数据评分尽可能接近正样本(1)==G.train( D, generate_random(100).to(device), torch.FloatTensor([1.0]).to(device) )
print(f"cost all time={(time.time()-start_time)/60} minutes")# 保存模型
torch.save(D, 'GAN_Digits_D.pt')
torch.save(G, 'GAN_Digits_G.pt')
# 加载模型
D=torch.load('GAN_Digits_D.pt')
G=torch.load('GAN_Digits_G.pt')
G.plot_loss_process()
D.plot_loss_process()
# 生成效果图
f, axarr = plt.subplots(2,3, figsize=(16,8))
for i in range(2):for j in range(3):output = G.forward(generate_random(100).to(device))output = output.cpu()img = output.detach().numpy().reshape(28,28)axarr[i,j].imshow(img, interpolation='none', cmap='Blues')

🧡🧡分析结果🧡🧡

数据预处理:
加载数据集:
加载torch库中自带的minst数据集
转换数据:
转为tensor变量(相当于直接除255归一化到值域为(0,1))。
此处不同于CNN和BP网络实验,不再对其进行transforms.Normalize()处理,因为对抗网络中,生成器输入的是一个随机噪声向量,不是预处理后的图像;判别器中,输入的是真实图像和生成图像,而不是预处理后的图像,如果对输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会改变图像的数值范围,可能会影响判别器的判断结果。

构建对抗网络
构造判别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nn.Linear():全连接层,转换特征维度。
  • nn.LeakyReLU(0.02):激活层,激活函数如下,0.02即为negative_slope,用于控制负斜率的角度。相比于不具备负值响应(x<0,则y为0)的传统ReLU,LeakyReLU在负数区间表现的更加平滑,增强非线性表达能力,有助于判别器更好地区分真实样本和真实样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nn.LayerNorm(200):对中间层的输出值进行标准化,让它们均值为0,避免较大值引起的梯度消失。200表示要标准化的维度数目。
  • nn.Sigmoid():将1维标量缩放结果到0-1之间,以0.5作为二分类结果。

构造生成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nn.Linear():全连接层,转换特征维度。这里设定输入的随机噪声维度为100,最后输出一张784像素图片。
  • nn.LeakyReLU、nn.LayerNorm、nn.Sigmoid作用同上述类似

选取损失函数:
对于分类问题,损失函数使用二元交叉熵BCELoss()往往比均方误差MSELoss()效果更好。因为它能对正确分类进行奖励,而对错误分类进行惩罚。
由于生成器无需定义损失函数,所以我们只需要修改鉴别器的损失函数即可:

训练和评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每10张图记录1次loss,1次epoch训练60000张图,则1次epoch记录6000次loss,6次epoch记录36000次loss。而1次epoch训练1次生成器,训练2次判别器(1次正样本判别、1次负样本判别),所以生成器loss迭代变化横坐标为36000次,判别器loss迭代变化横坐标为72000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ss迭代变化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整体来看,一开始生成器loss较高,判别器接近0,后面生成器和判别器loss逐渐分布均匀(方差减少,数值大小越来越集中)。

分析生成对抗网络中生成器和判别器的关系
实验中,判别器的loss定义为:区分真实图像和假图像的能力,即loss越小,区分能力越强
而生成器虽然没有直接定义loss,但是利用了判别器的loss,使得判别器对生成器生成的假图像的评分尽可能接近正样本,也即loss越小,生成器生成的假数据越来越接近真实图像。
上述loss的记录迭代次数太多,可能不够直观观察判别器和生成器的相对变化,计算每次epoch的平均loss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到,刚开始生成器与判别器的博弈中处于下风,随着训练进行,生成器的loss大幅减少,说明生成器生成的图像越来越逼真,反观判别器loss增大,说明判别器开始处于下风。最后,可以看到两者的loss都趋于平稳,说明此时渐渐达到了博弈平衡,从直观的图像清晰度也能看到,对比训练初期,图像5相比最开始变得比较清晰,但当迭代一定训练次数后,清晰度似乎不再变化了。


🧡🧡实验总结🧡🧡

理论理解:
GAN的核心思想:生成器G和判别器D的一代代博弈

  • 生成器:
    生成网络,通过输入生成图像
  • 判别器:
    二分类网络,将生成器生成图像作为负样本,真实图像作为正样本
  • 优化 判别器D:
    给定G,通过G生成图像产生负样本,并结合真实图像作为正样本来训练D
  • 优化 生成器G:
    给定D,以使得D对G生成图像的评分尽可能接近正样本作为目标来训练G

G和D的训练过程交替进行,这个对抗的过程使得G生成的图像越来越逼真,D辨别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代码实操:

  • 模式崩溃:
    在生成器生成随机数时,若生成的方法不对,可能会导致模式崩溃问题,它指的是生成器倾向于生成相似或重复的样本,而不是多样化的输出(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python中,torch.rand()产生的是0-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很容易导致模式崩溃,因为均匀分布的随机数无法提供足够的多样性,从而使得生成器可能会生成类似的样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torch,randn()函数从高斯分布中抽取随机数,从而增大生成器的多样性。
  • 判断对抗网络模型的收敛情况
    一方面生成器和判别器的损失函数值来监控两者的优化过程,它们的相对变化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它们的博弈情况,当它们的loss的变化都慢慢趋于平稳时,可以认为模型达到收敛。当然,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图像清晰度也是比较直观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网(部分在session学习章)
  • Unity Physics入门
  • 【竞技宝】英超:足总杯踢完解雇腾帅,曼联管理层心意已决
  • 【设计模式深度剖析】【A】【创建型】【对比】| 工厂模式重点理解产品族的概念
  • memmove使⽤和模拟实现
  • 数据结构和算法基础(二)
  • 基于 Java 的浏览器——JxBrowser使用分享
  • Sass是什么?有哪些优缺点?
  •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37期 第十七天 | LeetCode110.平衡二叉树、257. 二叉树的所有路径、404.左叶子之和】
  • python数据类型之列表
  • 海外媒体发稿的关键步骤和投稿策略:如何撰写高质量的新闻稿?国外软文发布平台有哪些?
  • 如何同一局域网下ssh远程登录
  • 提取COCO 数据集的部分类
  • 移动云ECS主机:未来云计算的驱动力
  • 局部放电试验变频电源
  • C++11: atomic 头文件
  • CSS魔法堂:Absolute Positioning就这个样
  • HTTP那些事
  • iOS仿今日头条、壁纸应用、筛选分类、三方微博、颜色填充等源码
  • Javascript 原型链
  • javascript面向对象之创建对象
  • Joomla 2.x, 3.x useful code cheatsheet
  • k8s 面向应用开发者的基础命令
  • MySQL主从复制读写分离及奇怪的问题
  • php中curl和soap方式请求服务超时问题
  • scala基础语法(二)
  • springboot_database项目介绍
  • 浮现式设计
  • 漫谈开发设计中的一些“原则”及“设计哲学”
  • 世界编程语言排行榜2008年06月(ActionScript 挺进20强)
  • 王永庆:技术创新改变教育未来
  • FaaS 的简单实践
  • 整理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 ​创新驱动,边缘计算领袖:亚马逊云科技海外服务器服务再进化
  • #includecmath
  • #Linux杂记--将Python3的源码编译为.so文件方法与Linux环境下的交叉编译方法
  • (HAL库版)freeRTOS移植STMF103
  • (Matalb回归预测)PSO-BP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多维回归预测
  • (第二周)效能测试
  • (黑马出品_高级篇_01)SpringCloud+RabbitMQ+Docker+Redis+搜索+分布式
  • (数位dp) 算法竞赛入门到进阶 书本题集
  • (转)http协议
  • (转)nsfocus-绿盟科技笔试题目
  • (转)关于多人操作数据的处理策略
  • .CSS-hover 的解释
  • .NET CF命令行调试器MDbg入门(一)
  • .NET 设计一套高性能的弱事件机制
  • .NET/C# 异常处理:写一个空的 try 块代码,而把重要代码写到 finally 中(Constrained Execution Regions)
  • .net6使用Sejil可视化日志
  • .Net调用Java编写的WebServices返回值为Null的解决方法(SoapUI工具测试有返回值)
  • .NET基础篇——反射的奥妙
  • @Transaction注解失效的几种场景(附有示例代码)
  • [C++]二叉搜索树
  • [CF543A]/[CF544C]Writing Code
  • [Day 8] 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的聯動應用:理論、技術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