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冒泡排序及改进

排序算法概述

 

所谓排序,就是使一串记录,按照其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字的大小,递增或递减的排列起来的操作。排序算法,就是如何使得记录按照要求排列的方法。排序算法在很多领域得到相当地重视,尤其是在大量数据的处理方面。

稳定性: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就是当有两个相等记录的关键字R和S,且在原本的列表中R出现在S之前,在排序过的列表中R也将会是在S之前。

如果算法是稳定的有什么好处呢?排序算法如果是稳定的,那么从一个键上排序,然后再从另一个键上排序,第一个键排序的结果可以为第二个键排序所用。基数排序就是这样,先按低位排序,逐次按高位排序,低位相同的元素其顺序再高位也相同时是不会改变的。

排序算法根据是否需要访问外存分为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

内部排序是指待排序列完全存放在内存中所进行的排序过程,适合不太大的元素序列。

外部排序指的是大文件的排序,即待排序的记录存储在外存储器上,待排序的文件无法一次装入内存,需要在内存和外部存储器之间进行多次数据交换,以达到排序整个文件的目的。

 

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排序都是内部排序。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效率很低,但是算法实现起来很简单,因此很适合作为研究排序的入门算法。

 

基本思想

对当前还未排好序的范围内的全部数,自上而下对相邻的俩个数依次进行比较和调整,让较大的数下沉,较小的数往上冒。即:每当俩相邻的数比较后发现他们的排序与排序的要求相反时,就将他们交换。每次遍历都可确定一个最大值放到待排数组的末尾,下次遍历,对该最大值以及它之后的元素不再排序(已经排好)。

 

 

java实现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public class Sort{  
  2.    
  3.   private int [] array;  
  4.    
  5.   public Sort(int [] array){  
  6.      this.array = array;  
  7.   }  
  8.    
  9.   //按顺序打印数组中的元素  
  10.   public void display(){  
  11.      for(int i=0;i<array.length;i++){  
  12.          System.out.print(array[i]+"\t");  
  13.      }  
  14.      System.out.println();  
  15.   }  
  16.    
  17.   //冒泡排序  
  18.   public void bubbleSort(){  
  19.      int temp;  
  20.      int len = array.length;  
  21.       
  22.      for(int i=0;i<len-1;i++){  //外层循环:每循环一次就确定了一个相对最大元素  
  23.          for(int j=1;j<len-i;j++){  //内层循环:有i个元素已经排好,根据i确定本次的比较次数  
  24.             if(array[j-1]>array[j]){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25.                 temp = array[j-1];  
  26.                 array[j-1] = array[j];  
  27.                 array[j] = temp;  
  28.             }  
  29.          }  
  30.          System.out.print("第"+(i+1)+"轮排序结果:");  
  31.          display();  
  32.      }  
  33.   }  
  34.    
  35. }  
public class Sort{
 
  private int [] array;
 
  public Sort(int [] array){
     this.array = array;
  }
 
  //按顺序打印数组中的元素
  public void display(){
     for(int i=0;i<array.length;i++){
         System.out.print(array[i]+"\t");
     }
     System.out.println();
  }
 
  //冒泡排序
  public void bubbleSort(){
     int temp;
     int len = array.length;
    
     for(int i=0;i<len-1;i++){  //外层循环:每循环一次就确定了一个相对最大元素
         for(int j=1;j<len-i;j++){  //内层循环:有i个元素已经排好,根据i确定本次的比较次数
            if(array[j-1]>array[j]){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temp = array[j-1];
                array[j-1] = array[j];
                array[j] = temp;
            }
         }
         System.out.print("第"+(i+1)+"轮排序结果:");
         display();
     }
  }
 
}

 

测试: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2.      int [] a = {1,5,4,11,2,20,18};  
  3.      Sort sort = new Sort(a);  
  4.      System.out.print("未排序时的结果:");  
  5.      sort.display();  
  6.      sort.bubbleSort();  
  7.       
  8.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 a = {1,5,4,11,2,20,18};
     Sort sort = new Sort(a);
     System.out.print("未排序时的结果:");
     sort.display();
     sort.bubbleSort();
    
   }

 

打印结果:

 

 

 

算法分析

上面的例子中,待排数组中一共有7个数,第一轮排序时进行了6次比较,第二轮排序时进行了5比较,依次类推,最后一轮进行了一次比较。

加入元素总数为N,则一共需要的比较次数为:

(N-1)+ (N-2)+ (N-3)+ ...1=N*(N-1)/2

这样,算法约做了N2/2次比较。因为只有在前面的元素比后面的元素大时才交换数据,所以交换的次数少于比较的次数。如果数据是随机的,大概有一半数据需要交换,则交换的次数为N2/4(不过在最坏情况下,即初始数据逆序时,每次比较都需要交换)。

交换和比较的操作次数都与N2成正比,由于在大O表示法中,常数忽略不计,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O(N2)的时间复杂度是一个比较糟糕的结果,尤其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所以冒泡排序通常不会用于实际应用。

 

冒泡排序的改进

上面已经分析过,冒泡排序的效率比较低,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改进。

最简单的改进方法是加入一标志性变量exchange,用于标志某一趟排序过程中是否有数据交换,如果进行某一趟排序时并没有进行数据交换,则说明数据已经按要求排列好,可立即结束排序,避免不必要的比较过程

在上例中,第四轮排序之后实际上整个数组已经是有序的了,最后两轮的比较没必要进行。

改进后的代码如下: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冒泡排序改进1  
  2.   public void bubbleSort_improvement_1(){  
  3.      int temp;  
  4.      int len = array.length;  
  5.       
  6.      for(int i=0;i<len-1;i++){   
  7.          boolean exchange = false;  //设置交换变量  
  8.          for(int j=1;j<len-i;j++){   
  9.             if(array[j-1]>array[j]){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10.                 temp = array[j-1];  
  11.                 array[j-1] = array[j];  
  12.                 array[j] = temp;  
  13.                  
  14.                 if(!exchange) exchange =true;  //发生了交换操作  
  15.             }  
  16.          }  
  17.          System.out.print("第"+(i+1)+"轮排序结果:");  
  18.          display();  
  19.          if(!exchange) break;  //如果上一轮没有发生交换数据,证明已经是有序的了,结束排序  
  20.      }  
  21.    }  
//冒泡排序改进1
  public void bubbleSort_improvement_1(){
     int temp;
     int len = array.length;
    
     for(int i=0;i<len-1;i++){ 
         boolean exchange = false;  //设置交换变量
         for(int j=1;j<len-i;j++){ 
            if(array[j-1]>array[j]){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temp = array[j-1];
                array[j-1] = array[j];
                array[j] = temp;
               
                if(!exchange) exchange =true;  //发生了交换操作
            }
         }
         System.out.print("第"+(i+1)+"轮排序结果:");
         display();
         if(!exchange) break;  //如果上一轮没有发生交换数据,证明已经是有序的了,结束排序
     }
   }

用同样的初始数组测试,打印结果如下:

 

 

 

上面的改进方法,是根据上一轮排序有没有发生数据交换作为标识,进一步思考,如果上一轮排序中,只有后一段的几个元素没有发生数据交换,是不是可以判定这一段不用在进行比较了呢?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上面的例子中,前四轮的排序结果为:

 

未排序时的结果:1   5  4  11 2  20 18

第1轮排序结果:1  4  5  2  11 18 20

第2轮排序结果:1  4  2  5  11 18 20

第3轮排序结果:1  2  4  5  11 18 20

第4轮排序结果:1  2  4  5  11 18 20

 

第1轮排序之后,11、18、20已经是有序的了,后面的几次排序后它们的位置都没有变化,但是根据冒泡算法,18依然会在第2轮参与比较,11依然会在第2轮、第3轮参与比较,其实都是无用功。

我们可以对算法进一步改进:设置一个pos指针,pos后面的数据在上一轮排序中没有发生交换,下一轮排序时,就对pos之后的数据不再比较。

代码改动如下: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冒泡排序改进2  
  2.    public void bubbleSort_improvement_2(){  
  3.        int temp;  
  4.        int counter = 1;  
  5.        int endPoint = array.length-1;  //endPoint代表最后一个需要比较的元素下标  
  6.         
  7.        while(endPoint>0){   
  8.           intpos = 1;  
  9.           for(int j=1;j<=endPoint;j++){    
  10.               if(array[j-1]>array[j]){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11.                  temp= array[j-1];  
  12.                  array[j-1]= array[j];  
  13.                  array[j]= temp;  
  14.                       
  15.                  pos= j;  //下标为j的元素与下标为j-1的元素发生了数据交换  
  16.               }  
  17.           }  
  18.           endPoint= pos-1;  //下一轮排序时只对下标小于pos的元素排序,下标大于等于pos的元素已经排好  
  19.            
  20.           System.out.print("第"+counter+"轮排序结果:");  
  21.           display();  
  22.        }  
  23.    }  
//冒泡排序改进2
   public void bubbleSort_improvement_2(){
       int temp;
       int counter = 1;
       int endPoint = array.length-1;  //endPoint代表最后一个需要比较的元素下标
      
       while(endPoint>0){ 
          intpos = 1;
          for(int j=1;j<=endPoint;j++){  
              if(array[j-1]>array[j]){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temp= array[j-1];
                 array[j-1]= array[j];
                 array[j]= temp;
                    
                 pos= j;  //下标为j的元素与下标为j-1的元素发生了数据交换
              }
          }
          endPoint= pos-1;  //下一轮排序时只对下标小于pos的元素排序,下标大于等于pos的元素已经排好
         
          System.out.print("第"+counter+"轮排序结果:");
          display();
       }
   }

 

 

对的算法来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上面的两种改进方法其实治标不治本,是一种“扬汤止沸”的改进,下面我们来一次“釜底抽薪”的改进。

传统的冒泡算法每次排序只确定了最大值,我们可以在每次循环之中进行正反两次冒泡,分别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如此可使排序的轮数减少一半。

改进代码如下:

 

[java] view plain copy print?
  1. //冒泡排序改进3  
  2.    public void bubbleSort_improvement_3(){  
  3.        int temp;  
  4.        int low = 0;  
  5.        int high = array.length-1;  
  6.        int counter = 1;  
  7.        while(low<high){   
  8.            
  9.           for(int i=low;i<high;++i){   //正向冒泡,确定最大值  
  10.               if(array[i]>array[i+1]){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11.                  temp= array[i];  
  12.                  array[i]= array[i+1];  
  13.                  array[i+1]= temp;  
  14.               }  
  15.           }  
  16.           --high;  
  17.            
  18.           for(int j=high;j>low;--j){   //反向冒泡,确定最小值  
  19.               if(array[j]<array[j-1]){  //如果前一位大于后一位,交换位置  
  20.                  temp= array[j];  
  21.                  array[j]= array[j-1];  
  22.                  array[j-1]= temp;  
  23.               }  
  24.           }  
  25.           ++low;  
  26.            
  27.           System.out.print("第"+counter+"轮排序结果:");  
  28.           display();  
  29.           counter++;  
  30.        }  
  31.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mark-meng/p/6045851.html

相关文章:

  • .Net通用分页类(存储过程分页版,可以选择页码的显示样式,且有中英选择)
  • lightbox灯箱效果
  • VB数据类型概述
  • 苹果支付系统——Apple Pay In-App Purchase
  • Notepad++ install vi plugin
  • 论蒙牛能在网上卖牛奶,是否可行?
  • ruby学习笔记
  • 行业内幕:服务器低价租用的真实面目
  • [Intel Edison开发板] 05、Edison开发基于MRAA实现IO控制,特别是UART通信
  • 智能实验室-全能优化(Guardio) 5.03.0.1011
  • 送给自己
  • mysql中查询语句中的一个知识点说明
  • 《网管员必读》系列第二版大集合了
  • MyBatis源码解读(4)——SqlSession(上)
  • 对最近一段时间的总结
  • ES6指北【2】—— 箭头函数
  • [微信小程序] 使用ES6特性Class后出现编译异常
  • 「前端」从UglifyJSPlugin强制开启css压缩探究webpack插件运行机制
  • 【347天】每日项目总结系列085(2018.01.18)
  • 【划重点】MySQL技术内幕:InnoDB存储引擎
  • 【挥舞JS】JS实现继承,封装一个extends方法
  • CEF与代理
  • Git同步原始仓库到Fork仓库中
  • Laravel 中的一个后期静态绑定
  • log4j2输出到kafka
  • MQ框架的比较
  • mysql常用命令汇总
  • npx命令介绍
  • Python利用正则抓取网页内容保存到本地
  • SegmentFault 2015 Top Rank
  • SpiderData 2019年2月13日 DApp数据排行榜
  • Vue 重置组件到初始状态
  • WePY 在小程序性能调优上做出的探究
  • 阿里云购买磁盘后挂载
  • 从 Android Sample ApiDemos 中学习 android.animation API 的用法
  • 多线程 start 和 run 方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 开发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的DApp
  • 前嗅ForeSpider采集配置界面介绍
  • 跳前端坑前,先看看这个!!
  • 通过来模仿稀土掘金个人页面的布局来学习使用CoordinatorLayout
  • 阿里云ACE认证之理解CDN技术
  • 数据库巡检项
  • # 20155222 2016-2017-2 《Java程序设计》第5周学习总结
  • #数学建模# 线性规划问题的Matlab求解
  • %3cli%3e连接html页面,html+canvas实现屏幕截取
  • (Git) gitignore基础使用
  • (java版)排序算法----【冒泡,选择,插入,希尔,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超详细~~
  • (ResultSet.TYPE_SCROLL_INSENSITIVE,ResultSet.CONCUR_READ_ONLY)讲解
  • (二开)Flink 修改源码拓展 SQL 语法
  • (附源码)ssm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管理系统 毕业设计 180916
  • (剑指Offer)面试题41:和为s的连续正数序列
  • (南京观海微电子)——COF介绍
  • (七)MySQL是如何将LRU链表的使用性能优化到极致的?
  • (转)linux下的时间函数使用
  • (转)平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