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数据结构中的各种树简单解释

为什么80%的码农都做不了架构师?>>>   hot3.png

树的概念

深度(depth):如图所示,根节点为r,v是一个树中间的节点。v的深度,即为v到r的唯一通路经过的边的个数,记作depth(v)。

祖先(ancestor)、后代(descendant):任一节点v在通往树根沿途所经过的每个节点都是其祖先,v是他们的后代。特别地,如果u恰好比v高一层,则u是v的父亲(parent),v是u的孩子(child)。

度数(degree):v孩子的个数,称为v的度数,记作deg(v)。

叶节点(leaf):如果节点v没有后代,那么v称为叶节点。

子树(subtree):v及其后代,以及他们直接的联边,称为一颗子树,记作subtree(v)。

高度(height):树T中所有节点深度的最大值,称作该树的高度,记作height(T),推广这一定义,节点v对应子树的高度,记作height(v)。

二叉树

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至多只有二棵子树(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次序不能颠倒。二叉树的第i层至多有2i-1个结点;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个结点;对任何一棵二叉树T,如果其终端结点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n2+1。

满二叉树

除最后一层无任何子节点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所有非叶子结点的度都是2,也就是说,一个结点要么没有孩子,要么就有两个孩子。 高度为h,并且由2{h} –1个结点的二叉树,被称为满二叉树。

根据满二叉树的定义,得到其特点为:

  • 叶子只能出现在最下一层。
  • 非叶子结点度一定是2.
  • 在同样深度的二叉树中,满二叉树的结点个数最多,叶子树最多

完全二叉树

若设二叉树的深度为h,除第 h 层外,其它各层 (1~(h-1)层) 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个数,第h层所有的结点都连续集中在最左边,这就是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定义得到其特点:

  • 叶子结点只能出现在最下一层(满二叉树继承而来)
  • 最下层叶子结点一定集中在左 部连续位置。
  • 倒数第二层,如有叶子节点,一定出现在右部连续位置。
  • 同样结点树的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的深度最小(满二叉树也是对的)

堆排序

  堆排序是利用堆这种数据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堆排序是一种选择排序,它的最坏,最好,平均时间复杂度均为O(nlogn),它也是不稳定排序。首先简单了解下堆结构。

堆是具有以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大顶堆;或者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称为小顶堆

同时,我们对堆中的结点按层进行编号,将这种逻辑结构映射到数组中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该数组从逻辑上讲就是一个堆结构,我们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一下堆的定义就是:

大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小顶堆:arr[i] <= arr[2i+1] && arr[i] <= arr[2i+2]

堆排序基本思想及步骤

堆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此时,整个序列的最大值就是堆顶的根节点。将其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此时末尾就为最大值。然后将剩余n-1个元素重新构造成一个堆,这样会得到n个元素的次小值。如此反复执行,便能得到一个有序序列了

步骤一 构造初始堆。
将给定无序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堆(一般升序采用大顶堆,降序采用小顶堆)。
 a.假设给定无序序列结构如下

此时我们从最后一个非叶子结点开始(叶结点自然不用调整,第一个非叶子结点 arr.length/2-1=5/2-1=1,也就是下面的6结点),从左至右,从下至上进行调整。

找到第二个非叶节点4,由于[4,9,8]中9元素最大,4和9交换。

这时,交换导致了子根[4,5,6]结构混乱,继续调整,[4,5,6]中6最大,交换4和6。

此时,我们就将一个无需序列构造成了一个大顶堆。

步骤二 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进行交换,使末尾元素最大
然后继续调整堆,再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如此反复进行交换、重建、交换。

a.将堆顶元素9和末尾元素4进行交换


b.重新调整结构,使其继续满足堆定义


c.再将堆顶元素8与末尾元素5进行交换,得到第二大元素8.

后续过程,继续进行调整,交换,如此反复进行,最终使得整个序列有序


再简单总结下堆排序的基本思路:

  a.将无需序列构建成一个堆,根据升序降序需求选择大顶堆或小顶堆;

  b.将堆顶元素与末尾元素交换,将最大元素"沉"到数组末端;

  c.重新调整结构,使其满足堆定义,然后继续交换堆顶元素与当前末尾元素,反复执行调整+交换步骤,直到整个序列有序。

一般二叉树性质

二叉查找树

又称为是二叉排序树(Binary Sort Tree)或二叉搜索树。二叉排序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

  •  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   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或等于它的根结点的 值;
  •   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   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

二叉查找树的性质:对二叉查找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得到有序的数列。
二叉查找树的时间复杂度:它和二分查找一样,插入和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logn),但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仍然会有O(n)的时间复杂度。原因在于插入和删除元素的时候,树没有保持平衡(比如,我们查找上图(b)中的“93”,我们需要进行n次查找操作)。我们追求的是在最坏的情况下仍然有较好的时间复杂度,这就是平衡查找树设计的初衷。
  二叉查找树的高度决定了二叉查找树的查找效率。

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又被称为AVL树(有别于AVL算法),且具有以下性质:它是一 棵空树或它的左右两个子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并且左右两个子树都是一棵平衡二叉树。平衡二叉树的常用算法有红黑树、AVL树等。在平衡二叉搜索树中,我们可以看到,其高度一般都良好地维持在O(log2n),大大降低了操作的时间复杂度。

  最小二叉平衡树的节点的公式如下:

  F(n)=F(n-1)+F(n-2)+1

  这个类似于一个递归的数列,可以参考Fibonacci数列,1是根节点,F(n-1)是左子树的节点数量,F(n-2)是右子树的节点数量。

平衡查找树之AVL树

AVL树是最先发明的自平衡二叉查找树.
在AVL中任何节点的两个儿子子树的高度最大差别为1,所以它也被称为高度平衡树,n个结点的AVL树最大深度约1.44log2n。查找、插入和删除在平均和最坏情况下都是O(logn)。增加和删除可能需要通过一次或多次树旋转来重新平衡这个树。这个方案很好的解决了二叉查找树退化成链表的问题,把插入,查找,删除的时间复杂度最好情况和最坏情况都维持在O(logN)。但是频繁旋转会使插入和删除牺牲掉O(logN)左右的时间,不过相对二叉查找树来说,时间上稳定了很多

AVL树的自平衡操作——旋转:
AVL树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一步操作就是旋转。旋转主要是为了实现AVL树在实施了插入和删除操作以后,树重新回到平衡的方法。下面我们重点研究一下AVL树的旋转。

  对于一个平衡的节点,由于任意节点最多有两个儿子,因此高度不平衡时,此节点的两颗子树的高度差2.容易看出,这种不平衡出现在下面四种情况:

  • 6节点的左子树3节点高度比右子树7节点大2,左子树3节点的左子树1节点高度大于右子树4节点,这种情况成为左左。

  • 6节点的左子树2节点高度比右子树7节点大2,左子树2节点的左子树1节点高度小于右子树4节点,这种情况成为左右。

  • 2节点的左子树1节点高度比右子树5节点小2,右子树5节点的左子树3节点高度大于右子树6节点,这种情况成为右左。

  • 2节点的左子树1节点高度比右子树4节点小2,右子树4节点的左子树3节点高度小于右子树6节点,这种情况成为右右。

  从图2中可以可以看出,1和4两种情况是对称的,这两种情况的旋转算法是一致的,只需要经过一次旋转就可以达到目标,我们称之为单旋转。2和3两种情况也是对称的,这两种情况的旋转算法也是一致的,需要进行两次旋转,我们称之为双旋转。

单旋转

  单旋转是针对于左左和右右这两种情况的解决方案,这两种情况是对称的,只要解决了左左这种情况,右右就很好办了。图3是左左情况的解决方案,节点k2不满足平衡特性,因为它的左子树k1比右子树Z深2层,而且k1子树中,更深的一层的是k1的左子树X子树,所以属于左左情况。

为使树恢复平衡,我们把k2变成这棵树的根节点,因为k2大于k1,把k2置于k1的右子树上,而原本在k1右子树的Y大于k1,小于k2,就把Y置于k2的左子树上,这样既满足了二叉查找树的性质,又满足了平衡二叉树的性质。

  这样的操作只需要一部分指针改变,结果我们得到另外一颗二叉查找树,它是一棵AVL树,因为X向上一移动了一层,Y还停留在原来的层面上,Z向下移动了一层。整棵树的新高度和之前没有在左子树上插入的高度相同,插入操作使得X高度长高了。因此,由于这颗子树高度没有变化,所以通往根节点的路径就不需要继续旋转了。

  双旋转

  对于左右和右左这两种情况,单旋转不能使它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要经过两次旋转。双旋转是针对于这两种情况的解决方案,同样的,这样两种情况也是对称的,只要解决了左右这种情况,右左就很好办了。图4是左右情况的解决方案,节点k3不满足平衡特性,因为它的左子树k1比右子树Z深2层,而且k1子树中,更深的一层的是k1的右子树k2子树,所以属于左右情况。

为使树恢复平衡,我们需要进行两步,第一步,把k1作为根,进行一次右右旋转,旋转之后就变成了左左情况,所以第二步再进行一次左左旋转,最后得到了一棵以k2为根的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之红黑树(近似平衡二叉树)

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是在计算机科学中用到的一种数据结构,典型的用途是实现关联数组。它是在1972年由鲁道夫·贝尔发明的,称之为"对称二叉B树",它现代的名字是在 Leo J. Guibas 和 Robert Sedgewick 于1978年写的一篇论文中获得的。它是复杂的,但它的操作有着良好的最坏情况运行时间,并且在实践中是高效的: 它可以在O(logn)时间内做查找,插入和删除,这里的n是树中元素的数目

  红黑树和AVL树一样都对插入时间、删除时间和查找时间提供了最好可能的最坏情况担保。这不只是使它们在时间敏感的应用如实时应用(real time application)中有价值,而且使它们有在提供最坏情况担保的其他数据结构中作为建造板块的价值;例如,在计算几何中使用的很多数据结构都可以基于红黑树。此外,红黑树还是2-3-4树的一种等同,它们的思想是一样的,只不过红黑树是2-3-4树用二叉树的形式表示的

 红黑树的性质

  红黑树是每个节点都带有颜色属性的二叉查找树,颜色为红色或黑色。在二叉查找树强制的一般要求以外,对于任何有效的红黑树我们增加了如下的额外要求:

  性质1. 节点是红色或黑色。

  性质2. 根是黑色。

  性质3. 所有叶子都是黑色(叶子是NIL节点)。

  性质4. 每个红色节点必须有两个黑色的子节点。(从每个叶子到根的所有路径上不能有两个连续的红色节点。)

  性质5. 从任一节点到其每个叶子的所有简单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B树(B-树)

B树也是一种用于查找的平衡树,但是它不是二叉树。
B树(B-tree)是一种树状数据结构,能够用来存储排序后的数据。这种数据结构能够让查找数据、循序存取、插入数据及删除的动作,都在对数时间内完成。B树,概括来说是一个一般化的二叉查找树,可以拥有多于2个子节点。与自平衡二叉查找树不同,B-树为系统最优化大块数据的读和写操作。B-tree算法减少定位记录时所经历的中间过程,从而加快存取速度。这种数据结构常被应用在数据库和文件系统的实作上。

  在B树中查找给定关键字的方法是,首先把根结点取来,在根结点所包含的关键字K1,…,Kn查找给定的关键字(可用顺序查找或二分查找法),若找到等于给定值的关键字,则查找成功;否则,一定可以确定要查找的关键字在Ki与Ki+1之间,Pi为指向子树根节点的指针,此时取指针Pi所指的结点继续查找,直至找到,或指针Pi为空时查找失败。

B树 是一种多路搜索树(并不是二叉的):

   1.定义任意非叶子结点最多只有M个儿子;且M>2;

   2.根结点的儿子数为[2, M];

   3.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的儿子数为[M/2, M];

   4.每个结点存放至少M/2-1(取上整)和至多M-1个关键字;(至少2个关键字)

   5.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个数=指向儿子的指针个数-1;

   6.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K[1], K[2], …, K[M-1];且K[i] < K[i+1];

   7.非叶子结点的指针:P[1], P[2], …, P[M];其中P[1]指向关键字小于K[1]的

子树,P[M]指向关键字大于K[M-1]的子树,其它P[i]指向关键字属于(K[i-1], K[i])的子树;

   8.所有叶子结点位于同一层;

B树创建的示意图:

B-树的搜索,从根结点开始,对结点内的关键字(有序)序列进行二分查找,如果

命中则结束,否则进入查询关键字所属范围的儿子结点;重复,直到所对应的儿子指针为

空,或已经是叶子结点;

B-树的特性:

   1.关键字集合分布在整颗树中;

   2.任何一个关键字出现且只出现在一个结点中;

   3.搜索有可能在非叶子结点结束;

   4.其搜索性能等价于在关键字全集内做一次二分查找;

   5.自动层次控制;

   由于限制了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至少含有M/2个儿子,确保了结点的至少

利用率,其最底搜索性能为:

其中,M为设定的非叶子结点最多子树个数,N为关键字总数;

   所以B-树的性能总是等价于二分查找(与M值无关),也就没有B树平衡的问题;

   由于M/2的限制,在插入结点时,如果结点已满,需要将结点分裂为两个各占

M/2的结点;删除结点时,需将两个不足M/2的兄弟结点合并;

B+树

   B+树是B-树的变体,也是一种多路搜索树:

   1.其定义基本与B-树同,除了:

   2.非叶子结点的子树指针与关键字个数相同;

   3.非叶子结点的子树指针P[i],指向关键字值属于[K[i], K[i+1])的子树

(B-树是开区间);

   5.为所有叶子结点增加一个链指针;

   6.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结点出现;   


B+的搜索与B-树也基本相同,区别是B+树只有达到叶子结点才命中(B-树可以在

非叶子结点命中),其性能也等价于在关键字全集做一次二分查找;

   B+的特性:

   1.所有关键字都出现在叶子结点的链表中(稠密索引),且链表中的关键字恰好

是有序的;

   2.不可能在非叶子结点命中;

   3.非叶子结点相当于是叶子结点的索引(稀疏索引),叶子结点相当于是存储

(关键字)数据的数据层;

   4.更适合文件索引系统;  

B和B+树的区别

B+树的非叶子结点只包含导航信息,不包含实际的值,所有的叶子结点和相连的节点使用链表相连,便于区间查找和遍历。

B+ 树的优点在于:

由于B+树在内部节点上不包含数据信息,因此在内存页中能够存放更多的key。 数据存放的更加紧密,具有更好的空间局部性。因此访问叶子节点上关联的数据也具有更好的缓存命中率。
B+树的叶子结点都是相链的,因此对整棵树的便利只需要一次线性遍历叶子结点即可。而且由于数据顺序排列并且相连,所以便于区间查找和搜索。而B树则需要进行每一层的递归遍历。相邻的元素可能在内存中不相邻,所以缓存命中性没有B+树好。
但是B树也有优点,其优点在于,由于B树的每一个节点都包含key和value,因此经常访问的元素可能离根节点更近,因此访问也更迅速。下面是B 树和B+树的区别图:

B*树

   是B+树的变体,在B+树的非根和非叶子结点再增加指向兄弟的指针;


B*树定义了非叶子结点关键字个数至少为(2/3)*M,即块的最低使用率为2/3

(代替B+树的1/2);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分配一个新的结点,并将原结点中1/2的数据

复制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中增加新结点的指针;B+树的分裂只影响原结点和父

结点,而不会影响兄弟结点,所以它不需要指向兄弟的指针;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如果它的下一个兄弟结点未满,那么将一部分

数据移到兄弟结点中,再在原结点插入关键字,最后修改父结点中兄弟结点的关键字

(因为兄弟结点的关键字范围改变了);如果兄弟也满了,则在原结点与兄弟结点之

间增加新结点,并各复制1/3的数据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增加新结点的指针;

   所以,B*树分配新结点的概率比B+树要低,空间使用率更高;  

小结

   二叉搜索树:二叉树,每个结点只存储一个关键字,等于则命中,小于走左结点,大于

走右结点;

   B(B-)树:多路搜索树,每个结点存储M/2到M个关键字,非叶子结点存储指向关键

字范围的子结点;

   所有关键字在整颗树中出现,且只出现一次,非叶子结点可以命中;

   B+树:在B-树基础上,为叶子结点增加链表指针,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结点

中出现,非叶子结点作为叶子结点的索引;B+树总是到叶子结点才命中;

   B*树:在B+树基础上,为非叶子结点也增加链表指针,将结点的最低利用率

从1/2提高到2/3;

字典树(trie树)

Tire树称为字典树,又称单词查找树,Trie树,是一种树形结构,是一种哈希树的变种。典型应用是用于统计,排序和保存大量的字符串(但不仅限于字符串),所以经常被搜索引擎系统用于文本词频统计。它的优点是:利用字符串的公共前缀来减少查询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无谓的字符串比较,查询效率比哈希树高。

字典树是一种以树形结构保存大量字符串。以便于字符串的统计和查找,经常被搜索引擎系统用于文本词频统计。它的优点是:利用字符串的公共前缀来节约存储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无谓的字符串比较,查询效率比哈希表高。

具有以下特点:

  1. 根节点为空;
  2. 除根节点外,每个节点包含一个字符;
  3. 从根节点到某一节点,路径上经过的字符连接起来,为该节点对应的字符串。
  4. 每个字符串在建立字典树的过程中都要加上一个区分的结束符,避免某个短字符串正好是某个长字符串的前缀而淹没。

Tire树的应用:

  1) 串的快速检索

  给出N个单词组成的熟词表,以及一篇全用小写英文书写的文章,请你按最早出现的顺序写出所有不在熟词表中的生词。

在这道题中,我们可以用数组枚举,用哈希,用字典树,先把熟词建一棵树,然后读入文章进行比较,这种方法效率是比较高的。

  2) “串”排序

  给定N个互不相同的仅由一个单词构成的英文名,让你将他们按字典序从小到大输出。用字典树进行排序,采用数组的方式创建字典树,这棵树的每个结点的所有儿子很显然地按照其字母大小排序。对这棵树进行先序遍历即可。

  3) 最长公共前缀

  对所有串建立字典树,对于两个串的最长公共前缀的长度即他们所在的结点的公共祖先个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求公共祖先的问题。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sunmin/blog/3034308

相关文章:

  • 世界冠军之路:菜鸟车辆路径规划求解引擎研发历程
  • shiro app
  • 控制台报错 index:0,size:0
  • 14Linux_BIND-Linux就该这么学
  • WordPress 5.2 Beta 3 发布,要求 PHP 5.6.20 以上版本
  • springboot 2 Hikari 多数据源配置问题(dataSourceClassName or jdbcUrl is required)
  • JAVA 多用户商城系统b2b2c-Spring Cloud Stream 介绍
  • 实现Kubernetes跨集群服务应用的高可用
  • scss rem 转换函数
  • 30K iOS程序员的简述:如何快速进阶成为高级开发人员
  • sysbench安装配置和参数说明
  • Q680 验证回文字符串 Ⅱ
  • python基础知识-12-模块的了解
  • 20175318 2018-2019-2 实验二《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 数据可视化之下发图实践
  • IE9 : DOM Exception: INVALID_CHARACTER_ERR (5)
  • #Java异常处理
  • 【css3】浏览器内核及其兼容性
  • CentOS 7 修改主机名
  • httpie使用详解
  • Javascript编码规范
  • React组件设计模式(一)
  • Redis字符串类型内部编码剖析
  • Vue2.0 实现互斥
  • 闭包--闭包作用之保存(一)
  • 测试如何在敏捷团队中工作?
  • 从零开始的webpack生活-0x009:FilesLoader装载文件
  • 反思总结然后整装待发
  • 深入浅出webpack学习(1)--核心概念
  • 文本多行溢出显示...之最后一行不到行尾的解决
  • 我建了一个叫Hello World的项目
  • 因为阿里,他们成了“杭漂”
  • ​VRRP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华为)
  • ​什么是bug?bug的源头在哪里?
  • #1014 : Trie树
  • #我与Java虚拟机的故事#连载05:Java虚拟机的修炼之道
  • (2)(2.10) LTM telemetry
  • (3)(3.5) 遥测无线电区域条例
  • (pytorch进阶之路)扩散概率模型
  • (一)SpringBoot3---尚硅谷总结
  • (一)使用Mybatis实现在student数据库中插入一个学生信息
  • (转)总结使用Unity 3D优化游戏运行性能的经验
  • . Flume面试题
  • .Net IOC框架入门之一 Unity
  • .NET 使用配置文件
  • .NET 应用架构指导 V2 学习笔记(一) 软件架构的关键原则
  • .NET值类型变量“活”在哪?
  • .net中生成excel后调整宽度
  • [2021]Zookeeper getAcl命令未授权访问漏洞概述与解决
  • [BeginCTF]真龙之力
  • [BZOJ4554][TJOI2016HEOI2016]游戏(匈牙利)
  • [C#基础]说说lock到底锁谁?
  • [C++从入门到精通] 14.虚函数、纯虚函数和虚析构(virtual)
  • [CISCN 2023 初赛]go_session
  • [C语言]——C语言常见概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