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ZT 自定义operator new与operator delete的使用(1)

http://blog.csdn.net/waken_ma/article/details/4004972

先转两篇文章:

拨开自定义operator new与operator delete的迷雾

    C++允许用户通过自定义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的方式来更改new与delete表达式的某些行为,这给了程序员定制内存管理方案的自由。但是享受这种自由的时候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具体可以参见《Effective C++ 2nd》的相关条款。本文补充解释一些特别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

    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都有其正规形式(normal signature):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size_t size);

    数组版本则是: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size_t size);

    以下对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的讨论,如无特别说明,同样也适合于它们的数组版本。

    普通的new与delete表达式在分配与释放内存时调用的就是这些正规形式的版本。operator delete(void *p,size_t size)中的第二个参数由系统自动传递,用来表明指针所指对象的实际大小。一般来说operator

delete(void*)的优先级比operator delete(void*,size_t)要高,这意味着如果在同一空间(scope)定义了这两种形式的delete,拥有单一参数者优先被编译器选择。这一点在VC7.1中得到验证,不知其它编译器如何? 

    除了上面的正规形式外,我们还可以定义拥有更多参数的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只要保证前者的返回值和第一个参数分别是void*和size_t类型,而后者的分别是void和void*就行了。比如: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const char* szFile,int nLine);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const char*,int);

    表达式new("xxx",20) SomeClass实际上就是告诉编译器调用上面的多参数operator new来分配内存。但是不要依此类推出 delete("xxx",20) pObj,这是非法的。那么怎么才能调用到这个多参数的operator delete呢?实话告诉你,你没有这个权利。呵呵,别吃惊,容我慢慢解释。当两个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有相等的参数个数,并且除了第一个参数之外其余参数的类型依次完全相同之时,我们称它们为一对匹配的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按照这个标准,上面两位就是匹配的一对了。在我们使用 SomeClass *pObj = new("xxx",20) SomeClass 于堆中构建一个对象的过程中,如果在执行SomeClass的构造函数时发生了异常,并且这个异常被捕获了,那么C++的异常处理机制就会自动用与被使用的operator new匹配的operator delete来释放内存(补充一点:在operator new中抛出异常不会导致这样的动作,因为系统认为这标志着内存分配失败)。编译期间编译器按照以下顺序寻找匹配者:首先在被构建对象类的类域中寻找,然后到父类域中,最后到全局域,此过程中一旦找到即停止搜寻并用它来生成正确的内存释放代码,如果没有找到,当发生上述异常情况时将不会有代码用来释放分配的内存,这就造成内存泄漏了。而如果一切正常,delete pObj 则总是会去调用operator delete的正规形式。现在明白了吧,多参数的operator delete不是给我们而是给系统调用的,它平常默默无闻,但在最危急的关头却能挺身而出,保证程序的健壮性。为了有个感性的认识,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代码(试验环境是VC7.1):

#include <malloc.h>

struct Base
{
    Base()
    {
        throw int(3);
    }

    ~Base() {}

    void* operator new( size_t nSize, const char*,int)
    {
        void* p = malloc( nSize );

        return p;
    } 

    void operator delete( void *p)
    {
        free(p);
    }

    void operator delete( void* p,const char*,int)
    {
        free( p );
    }
};

#define NULL 0
#define new new(__FILE__, __LINE__)

int main( void )
{
    Base* p = NULL;

    try
    {
        p = new Base;

        delete p;
    }
    catch(...)
    {
    }

    return 0;
}

    跟踪执行会发现:程序在 p = new Base 处抛出一个异常后马上跳去执行operator delete(void*,const char*,int)。注释掉Base构造函数中的throw int(3)重来一遍,则new成功,然后执行delete p,这时实际调用的是Base::operator delete(void*)。以上试验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注意,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是可以被继承和重定义的,那接下来就看看它们在继承体系中的表现。引进一个Base的派生类(代码加在#define NULL 0的前面):

struct Son : public Base
{
    Son()
    {
    }

    void* operator new( size_t nSize, const char*,int)
    {
        // class Son

        void* p = malloc( nSize );
        return p;
    }

    void operator delete( void *p)
    {
        // class Son
        free(p);
    }

    void operator delete( void* p,const char*,int)
    {
        // class Son
        free( p );
    }
};
    然后将main函数中的p = new Base改成p = new Son并且取消对Base()中的throw int(3)
的注释,跟踪执行,发现这回new表达式调用的是Son重定义的operator new,抛出异常后也迅速进入了正确的operator delete,即Son重定义的多参数版本。一切都如所料,是吗?呵呵,别急着下结论,让我们把抛异常的语句注释掉再跑一次吧。很明显,有些不对劲。这次delete p没有如我们所愿去调用Son::operator delete(void*),而是找到了在Base中定义的版本。怎么回事?我愿意留一分钟让好奇的你仔细想想。

    找到答案了吗?没错,罪魁祸首就是那愚蠢的Base析构函数声明。作为一个领导着派生类的基类,析构函数竟然不声明成virtual函数,这简直就是渎职。赶紧纠正,在~Base()前加上一个神圣的virtual,rebuild and run.....。谢天谢地,世界终于完美了。

    可能你会疑惑,在没有给基类析构函数加virtual之前,当发生异常时C++为什么知道正确地调用派生类定义的多参数operator delete,而不是基类的?其实很简单,new一个对象时必须提供此对象的确切类型,所以编译器能够在编译期确定new表达式抛出异常后应该调用哪个类定义的operator delete。对于正常的delete p来说,如果p被声明为非基类类型的指针,编译器就会在编译时决定调用这种声明类型定义的operator delete(静态绑定),而如果p是某种基类类型指针,编译器就会聪明地把到底调用哪个类定义的operator delete留待运行期决定(动态绑定)。那么编译器如何判断p是否是基类指针呢?实际上它的根据就是p的声明类型中定义的析构函数,只有在析构函数是虚拟的情况下p才被看成基类指针。这就可以解释上面碰到的问题。当时p被声明为Base*,程序中它实际指向一个Son对象,但我们并没有把~Base()声明为虚拟的,所以编译器大胆地帮我们做了静态绑定,也即生成调用Base::operator delete(void*)的代码。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所有编译器都会这样做,以上分析仅仅是基于VC7.1在本次试验中的表现。事实上在C++标准中,经由一个基类指针删除一个派生类对象,而此基类却有一个非虚拟的析构函数,结果未定义。明白了吧老兄,编译器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生成引爆你电脑的代码已经算是相当客气与负责了。现在你该能够体会Scott Meyers劝你"总是让base class拥有virtual detructor"时的苦心吧。

    最后要指出的是,试验代码中对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的实现相当不规范,负责任的做法仍然请大家参考Scott Meyers的著作。

 

 

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学习总结

operator new和operator delete学习总结
这块内容很多很多,那就捡几个重要的地方说说吧,主要目的是为了在遗忘的时候给自己提个醒,呵呵。
1。new和delete的重载函数都是static函数,你可以在声明的时候写上去,也可以不写(编译器自动为你添加),但是事实是无法更改的,它们都是static的。
2。new和delete必须形式上配对,且里面做的内容也要配对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const char*, int);//调用形式为new("wokao",34) ;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 const char*, int);//这个delete与上面的那个new配对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 size_t, const char*, int)//这个delete与上面的那个new不配对
3。new和delete的标准形式是: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
或void operator delete(void* p,size_t size);//这个delete可以验证if( sizeof(X)!=size )
4。 new可以被重载出其他的样式来;而delete重载时,如果有其他样式出现,那是为了配合new的新样式,与此同时也必须得有标准的delete样式, 因为我们最后delete *p的时候调用的是标准的delete样式,而那个非标准的只是为了在构造函数抛出异常时让系统调用与新样式的new配套的新样式的delete。
5。只有基类的析构函数被声明为virtual时(如果你没有在基类中写析构函数而是利用默认的或者即便写了却忘了加virtual都是不可以的),才可以通过基类的指针(实则指向子类)来delete,达到调用子类delete的目的。
6。不论你重载不重载,本质上new都是调用::operator new(size)这个全局函数来分配恰当的内存空间,可以在调用new之前通过set_new_handler函数来设置配置内存失败的回调函数。
7。new重载函数中的size至少是1,即便类没有任何成员变量。
8。new的顺序:new->基类的构造函数(在进入基类构造函数之前当然需要先根据初始化列表来初始化基类的部分成员变量)->子类的构造函数(在进入基类构造函数之前当然需要先根据初始化列表来初始化基类的部分成员变量)
9。delete的顺序:子类的析构函数->基类的析构函数->delete
10。重载new运算符时最好要让标准的new的调用形式露出来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char*);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或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char* =NULL);
11。写一个new,就最好写一个与之配套的delete。
12。对于new[]和delete[]的重载,也完全没啥区别,就是换了个名称,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特别之处了。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jeanschen/p/3425768.html

相关文章:

  • ext.net 开发学习——回车事件(六)
  • 手把手教你抄写URP——1——不透明材质
  • Jsoup 获取页面返回的table中的内容
  • 手把手教你抄写URP——2——透明材质
  • 简单工厂(二)——coding
  • 手把手教你抄写URP——3——自发光材质
  • 抗癌中草药彩色图谱——西洋参
  • 防癌抗癌有着四步就足够了
  • mac java环境变量配置
  • 圣女贞德
  • 苏格拉底入职简历
  • 第一篇:个案管理师之概念篇-台湾最佳医院信息化及管理实践-
  • 释加牟尼生平简历
  • blendshapes
  • sqlite数据库简单操作
  • [译]如何构建服务器端web组件,为何要构建?
  • “Material Design”设计规范在 ComponentOne For WinForm 的全新尝试!
  • 【React系列】如何构建React应用程序
  • Android系统模拟器绘制实现概述
  • Babel配置的不完全指南
  • CentOS7 安装JDK
  • css的样式优先级
  • egg(89)--egg之redis的发布和订阅
  • Facebook AccountKit 接入的坑点
  • Js基础知识(四) - js运行原理与机制
  • node-sass 安装卡在 node scripts/install.js 解决办法
  • Spring Cloud Feign的两种使用姿势
  • vue-router的history模式发布配置
  • vue自定义指令实现v-tap插件
  • 树莓派 - 使用须知
  • 小程序button引导用户授权
  • 小程序滚动组件,左边导航栏与右边内容联动效果实现
  • 学习ES6 变量的解构赋值
  • 学习JavaScript数据结构与算法 — 树
  • 看到一个关于网页设计的文章分享过来!大家看看!
  • 【云吞铺子】性能抖动剖析(二)
  • #微信小程序(布局、渲染层基础知识)
  • #我与Java虚拟机的故事#连载01:人在JVM,身不由己
  • #我与Java虚拟机的故事#连载17:我的Java技术水平有了一个本质的提升
  • (HAL库版)freeRTOS移植STMF103
  • (pytorch进阶之路)扩散概率模型
  • (附源码)ssm户外用品商城 毕业设计 112346
  • (三十)Flask之wtforms库【剖析源码上篇】
  • (十)T检验-第一部分
  • (已解决)报错:Could not load the Qt platform plugin “xcb“
  • (原創) 如何使用ISO C++讀寫BMP圖檔? (C/C++) (Image Processing)
  • (转)程序员疫苗:代码注入
  • .Net - 类的介绍
  • .net 4.0发布后不能正常显示图片问题
  • .NET 简介:跨平台、开源、高性能的开发平台
  • @autowired注解作用_Spring Boot进阶教程——注解大全(建议收藏!)
  • @configuration注解_2w字长文给你讲透了配置类为什么要添加 @Configuration注解
  • [ vulhub漏洞复现篇 ] Grafana任意文件读取漏洞CVE-2021-43798
  • [C#]DataTable常用操作总结【转】
  • [C++]模板与STL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