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CPU器的功能

指令控制

操作控制

时间控制

数据加工

CPU的基本部分由运算器、cache和控制器三大部分组成。

5.1.3 CPU中的主要寄存器

1.数据缓冲寄存器(DR)

2.指令寄存器(IR)

3.程序计数器(PC)

4.地址寄存器(AR)

5.累加寄存器(AC)

6.状态条件寄存器(PSW)

5.1.4 操作控制器与时序产生器

时序逻辑型、存储逻辑型、时序逻辑与存储逻辑结合型三种。

1.硬布线控制器

是采用时序逻辑技术来实现的;

2.微程序控制器

是采用存储逻辑来实现的;

3.前两种方式的组合

5.2.1  指令周期的基本概念

指令周期  CPU从内存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的时间总和。

又称机器周期,CPU访问一次内存所花的时间较长,因此用从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定义。

时钟周期  通常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一个CPU周期包含若干个时钟周期。

p_w_picpath

5.2.2  非访内指令的指令周期

1?取指令阶段?

(1)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20(八进制)被装入地址寄存器AR;

(2)程序计数器内容加1,变成21,为取下一条指令做好准备;

(3)地址寄存器的内容被放到地址总线上;?

(4)所选存储器单元20的内容经过数据总线,传送到数据缓冲寄存器DR;

(5)缓冲寄存器的内容传送到指令寄存器IR;?

(6)指令寄存器中的操作码被译码或测试;?

(7)CPU识别出是指令CLA,至此,取指令阶段即告结束

2?执行指令阶段?

(1)操作控制器送一控制信号给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LU;?

(2)ALU响应该控制信号,将累加寄存器AC的内容全部清零,从而执行了CLA指令。

5.2.3  取数指令的指令周期

5.2.4  存数指令的指令周期

5.2.5  空操作指令和转移指令的指令周期

5.2.6  五条指令的取指和执行过程

5.2.7  用方框图语言表示指令周期

5.3.1 时序信号的作用和体制

[思考]用二进制码表示的指令和数据都放在内存里,那 么CPU是怎样识别出它们是数据还是指令呢?

从时间上来说,取指令事件发生在指令周期的第一个CPU周期中,即发生在“取指令”阶段,而取数据事件发生在指令周期的后面几个CPU周期中,即发生在“执行指令”阶段。

从空间上来说,如果取出的代码是指令,那么一定送往指令寄存器,如果取 出的代码是数据,那么一定送往运算器。由此可见,时间控制对计算机来说是太重要了

硬布线控制器中,时序信号往往采用主状态周期-节拍电位-节拍脉冲三级体制。

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时序信号比较简单,一般采用节拍电位-节拍脉冲二级体制。

5.3.3 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异步控制、联合控制:

5.4 微程序控制器:

微操作 执行部件接受微命令后所进行的操作

微命令 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出的各种控制命令。

控制部件与执行部件通过控制线和反馈信息进行联系:

微指令 在机器的一个CPU周期中,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

微程序 实现一条机器指令功能的许多条微指令组成的序列。

微程序控制器原理框图 :

它主要由控制存储器、微指令寄存器和地址转移逻辑三大部分组成。

5.4.5 CPU周期与微指令周期的关系 :

在串行方式的微程序控制器中:  
微指令周期 = 读出微指令的时间 + 执行该条微指令的时间

p_w_picpath

【例2】设某计算机运算器框图如图(a)所示,其中ALU为16位的加法器(高电平工作),SA,SB为16位暂存器。4个通用寄存器由D触发器组成,Q端输出,其读、写控制功能见下表:

解:

p_w_picpath

p_w_picpath

微命令编码 对微指令中的操作控制字段采用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方法:

1.直接表示法

其特点是操作控制字段中的 每一位代表一个微命令。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其输出直接用于控制。缺点是微指令字较长,因而使控制存储器容量较大。?



2.编码表示法

p_w_picpath

采用字段译码的编码方法,可以用较小的二进制信息位表示较多的微命令信号。例如3位二进位译码后可表示7个微命令,4位二进制位译码后可表示15个微命令。与直接控制法相比,字译码控制法可使微指令字大大缩短,但由于增加译码电路,使微程序的执行速度稍稍减慢 。目前在微程序控制器设计中,字段直接译码法使用较普遍

3.混合表示法

这种方法是把直接表示法与字段编码法混合使用,以便能综合考虑指令字长、灵活性、执行微程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5.5.2 微地址的形成方法

.计数器方式

这种方法同用程序器计数来产生机器指令地址的方法相类似。在顺序执行微指令时,后继微地址现行微地址加上一个增量来产生;在非顺序执行微指令时,必须通过转移方式,使现行微指令执行后,转去执行指定后继微地址的下一条微指令。在这种方法中,微地址寄存器通常改为计数器。为此,顺序执行的微指令序列就必须安排在控制存储器的连续单元中

计数器方式的基本特点是:微指令的顺序控制字段较短,微地址产生机构简单。但是多路并行转移功能较弱,速度较慢,灵活性较差。

2.多路转移方式

一条微指令具有多个转移分支的能力称为多路转移。在多路转移方式中,当微程序不产生分支时,后继微地直接由微指令的顺序控制字段给出;当微程序出现分支时,有若干“后选”微地址可供选择:即按顺序控制字段的“判别测试”标志和“状态条件”信息来选择其中一个微地址。“状态条件”有n位标志,可实现微程序2的n次方路转移,涉及微地址寄存器的n位 。

多路转移方式的特点是:能以较短的顺序控制字段配合,实现多路并行转移,灵活性好,速度较快,但转移地址逻辑需要用组合逻辑方法设计。?

5.5.3 微指令格式 :

微指令的编译方法是决定微指令格式的2.垂直型微指令

主要因素。

1)寄存器-寄存器传送型微指令

(2)运算控制型微指令

3)访问主存微指令?

(4)条件转移微指令?

微指令的格式大体分成两类: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微指令的格式大体分成两类:水平型微指令和垂直型微指令。

微程序设计技术有静态微程序设计和动态微程序设计之分。

5.6 硬布线控制器

控制部件看作为产生专门固定时序控制信号的逻辑电路,而此逻辑电路以使用最少元件和取得最高 操作速度为设计目标。一旦控制部件构成后,除非重新设计和物理上对它重新布线,否则要 想增加新的控制功能是不可能的。这种逻辑电路是一种由门电路和触发器构成的复杂树形逻辑网络,故称之为硬布线控制器。

在用硬联线实现的操作控制器中,通常,时序产生器除了产生节拍脉冲信号外,还应当产生节拍电位信号。

p_w_pic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