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面向对象】三单元JML总结

前言


  相比于前两个单元,这个单元对于测试能力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于所给的规格,我首先需要看懂,并且要使用比较好的方法进行实现。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我必须能够编写测试集来测试自己写的数据结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我每个方法可能符合规格,但是整个程序在总体上会有bug怎么办。所以,这个单元既需要我们从方法级别进行考虑,又需要从工程级别进行量化。下面我将开始分享我的学习心得,请多多指教! \(O~O)/

JML知识梳理


  第一次接触JML,我的反应是:这也太疯狂了吧,架构师不就是帮程序员把程序实现用伪代码描述了么!这种思想是完全错误的,首先规格化描述写的不是“方法流程”,另外按照给的数据结构来整只有死路一条。

这么优雅的过程,实现后可能就6个for循环连环套吧

  那么JML(Java Modeling Language)到底是什么呢?“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尽可能地推迟对于“过程”的思考。”在每次编写程序后,想好了整体架构,搭建好了类和接口,之后面对的就是每一个方法。这个时候,我们思考的是这个方法能给我带来什么预期结果,之后再考虑如何实现。比如对于getLeastUnpleasantValue方法(上图),它带给我的结果是一个path,按照这个path走,我能最“满意”。JML在代码中增加了一些符号,这些符号只表述一个方法干什么,并不关系它的实现过程。使用JML,我们就可以描述对于某一个方法的预期功能,却不管实现过程,JML可以把过程性的思考延迟到方法设计中,这点完全符合了“面向对象”。

  • JML的理论基础

  JML非常强大,其有大量用于描述行为的结构(正常、异常行为;模型域、量词……)。JML可以写的很清晰、有层次。JML用这种“抽象”的数据结构去描述,带来了两个好处:首先,JML是独立的,不会因为实现代码结构的改变而被迫变化,这样这个方法的数据结构和整体程序的数据结构是相互独立的;其次,在有代码实现之前,就可以写JML。在实际设计中,JML可以在实现前对设计的规格进行精确传达,也可以帮助梳理自己实现的代码。

  • JML的工具链

  JML也拥有很多很好用的工具,可以提供JML规范检查,或者是随机测试数据生成测试。我对几种工具了解的不是很多,如果有什么好用的请大家补充。

  1. 使用OpenJml的-check检查JML规范性
  2. 使用SMT Solver检查代码等价性
  3. 使用JMLUnitNG生成数据测试代码
  4. ……

  我将下发的JML指导书进行总结,链接在此: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412192/article/details/89527142 

JMLUnit和JUNIT测试


 JUnit测试

  虽然没有要求写这部分内容,但是我还是愿意分享这个过程。在对Graph的任何方法进行测试之前,首先要初始化整个图。这个过程我们没必要在每个test函数都进行一次,所以使用@BeforeClass。

  接下来我详细根据JML介绍我的测试思路。

  • containsNode(int nodeId)

//@ ensures \result == (\exists Path path; path.isValid() && containsPath(path); path.containsNode(nodeId));

  从输入上看,此方法输入的是一个int类型是数;从结果上看,此方法返回的是一个boolean类型的常量。于是这个测试思路就很好想了,只需要检测“有”和“没有”的点就可以。我也加入了对于负数点的检测,扩充测试范围。

  • containsEdge(int fromNodeId, int toNodeId)

    /*@ ensures \result == (\exists Path path; path.isValid() && containsPath(path);
      @      (\exists int i; 0 <= i && i < path.size() - 1; (path.getNode(i) == fromNodeId && path.getNode(i + 1) == toNodeId) ||
      @        (path.getNode(i) == toNodeId && path.getNode(i + 1) == fromNodeId)));
      @*/

  从输入上看,输入的是任意两个int类型数据;从输出上看,得到的是一个boolean。这块需要注意的是,当输入的点不在图中时,直接输出false,而不能抛异常;自己和自己在containsEdge中没有特殊情况。另外,有些同学可能是用HashMap做的,当遇到(x,x)这种边的时候,可能会“加两次”。这样也会导致出错。所以,我将测试用例划分成了7类:

  1. 两点都在图中,并且边存在
  2. 两点都在图中,但边不存在
  3. from点不在图中,to点在
  4. from点在图中,to不在
  5. 两点都不在图中
  6. from == to且有这条边
  7. from == to但是没有这条边

 try_catch部分是对(x,x)这种数据的特殊测试

  •  isConnected(int fromNodeId, int toNodeId) throws NodeIdNotFoundException

/*@ normal_behavior
@ requires (\exists Path path; path.isValid() && containsPath(path); path.containsNode(fromNodeId)) &&
@ (\exists Path path; path.isValid() && containsPath(path); path.containsNode(toNodeId));
@ assignable \nothing;
@ ensures (fromNodeId != toNodeId) ==> \result == (\exists int[] npath; npath.length >= 2 && npath[0] == fromNodeId && npath[npath.length - 1] == toNodeId;
@ (\forall int i; 0 <= i && (i < npath.length - 1); containsEdge(npath[i], npath[i + 1])));
@ ensures (fromNodeId == toNodeId) ==> \result == true;
@ also
@ exceptional_behavior
@ signals (NodeIdNotFoundException e) (\forall Path path; containsPath(path); !path.containsNode(fromNodeId)); 
@ signals (NodeIdNotFoundException e) (\forall Path path; containsPath(path); !path.containsNode(toNodeId));
@*/

  这个方法与之前的containsEdge类似。从输入上看,输入的是任意两个int类型数据;从输出上看,得到的是一个boolean。这块需要注意的是,当输入的点不在图中时,直接输出false,而不能抛异常;自己和自己在isconnected中是一定为1的。在编写测试数据时,注意不仅要测试两个不是相邻的点,更要测试相邻的两个点。还有,要注意“换乘”的情况。所以,我将测试用例划分成了8类:

  1. 两个点都在图中,(直接|间接)相连,不相邻
  2. 两个点都在图中,相连,相邻
  3. 两个点都在图中,不相连
  4. from == to,相连
  5. from == to,不相连
  6. from不在图中(异常)
  7. to不在图中(异常)
  8. from和to都不在图中(异常)

我尝试使用ExpectedException类来分析抛出的异常情况,但是总是报错,现在也没有解决。

这两个分明是一样的,但是会报错

  •  getShortestPathLength(int fromNodeId, int toNodeId) throws NodeIdNotFoundException, NodeNotConnectedException

/*@ normal_behavior
@ requires (\exists Path path; path.isValid() && containsPath(path); path.containsNode(fromNodeId)) &&
@ (\exists Path path; path.isValid() && containsPath(path); path.containsNode(toNodeId));
@ assignable \nothing;
@ ensures (fromNodeId != toNodeId) ==> (\exists int[] spath; spath.length >= 2 && spath[0] == fromNodeId && spath[spath.length - 1] == toNodeId;
@ (\forall int i; 0 <= i && (i < spath.length - 1); containsEdge(spath[i], spath[i + 1])) &&
@ (\forall Path p; p.isValid() && p.getNode(0) == fromNodeId && p.getNode(p.size() - 1) == toNodeId && 
@ (\forall int i; 0 <= i && (i < p.size() - 1); containsEdge(p.getNode(i), p.getNode(i + 1))); p.size() >= spath.length) &&
@ (\result == spath.length - 1));
@ ensures (fromNodeId == toNodeId) ==> \result == 0;
@ also
@ exceptional_behavior
@ signals (NodeIdNotFoundException e) (\forall Path path; containsPath(path); !path.containsNode(fromNodeId)); 
@ signals (NodeIdNotFoundException e) (\forall Path path; containsPath(path); !path.containsNode(toNodeId));
@ signals (NodeNotConnectedException e) !(\exists int[] npath; npath.length >= 2 && npath[0] == fromNodeId && npath[npath.length - 1] == toNodeId;
@ (\forall int i; 0 <= i && (i < npath.length - 1); containsEdge(npath[i], npath[i + 1])));
@*/

  这个函数算是这次作业中的难度巅峰了,但是测试起来一点也不难!这里面要注意的是几种异常情况的抛出,from == to怎么办。我将测试分为 类:

  1. 两个点都在图中,相连
  2. 两个点都在图中,不相连(异常)
  3. from == to,相连
  4. from == to,不相连
  5. from不在图中(异常)
  6. to不在图中(异常)
  7. from和to都不在图中(异常)

 由于我没解决对异常抛出的正确性判定,我代码中先不测试了。

JMLUnit测试

  这块我弄了很长时间,前期一直出现无法导入,正确的命令行是这样的:

java -jar jmlunit-1_4/jmlunitng-1_4.jar -cp Project10_marven/specs-homework-2-1.2-raw-jar-with-dependencies.jar Project10_marven/src/main/java/MyGraph.java

然后就生成了无比多的.java,点击我选中的test文件就可以测试了。测试结果巨长我就只放一小部分了。

       

在这一长串中我发现getpathid和所有remove都是错的,而且都是那种很神奇的数据,比如null、0、maxInt。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这些数据没有找到点,就跑出来异常,然后测试就fail了。(因为其他没有throw exception的方法都没有出错)。不过我不知道这样怎么解决,所以先把问题留在这里。

   观察发现,随机生成的数据实际上不随机,都是一些边界数据。我发现:

  1. 对于int型的变量,数据都为0,-2147483648,2147483647(maxInt)
  2. 对于Object的,使用null

所以我认为我不太理解这个玩意的意义,这些数据并不能检测出我大部分的bug。

架构分析


   必须承认,我这回三次作业都是一锅粥的状况。一方面是时间不太够我去调整结构了,另一方面是我也不太会写标程那种优雅的结构。在分析标程之前,我先回顾一下自己的程序。

  在三次作业中,我都使用了ThreadMXBean包来测量CPU时间。但是这个时间并不精准,只有一部分的参考性。

  • 第一次作业

          

  先从MyPath说起。我使用了ArrayList数据结构,因为它是动态数组,容量可以自由改变,并且各种操作(即使实现上都是O(n))非常方便。但是ArrayList相比于静态数组,时间是它最大的弱点。不过我认为,这一点节省的时间对于我们的作业来讲微不足道。

  之后看一下MyPathContainer,我使用了HashMap创造了一种来回的映射关系,“pathId到Path”和“Path到pathId”。这样做的好处有许多:

  1. 查询的时候,可以利用HashMap的hashcode优势,速度极快
  2. 动态结构HashMap增删很容易

并且,我建立了mapId这个HashMap,来存储不同的点有多少个。这样,我将时间复杂度全都放在了add和remove中,查询的时候都只是O(1)。

       Iterator itNode = path.iterator();
            while (itNode.hasNext()) {
                int a = (Integer) itNode.next();
                if (mapId.containsKey(a)) {
                    mapId.put(a,mapId.get(a) + 1);
                } else {
                    mapId.put(a,1);
                }
            }
  • 第二次作业

   

 

                         

 

   为了计算最短路径,必须生成邻接矩阵,那么也就需要记录边与边之间的连接关系。我把这个“记录”行为放在了add和remove中,平坦时间复杂度。由于一条边可能出现多次,所以还需要记录这条边的个数。因而结构体是HashMap<Integer,HashMap<Integer,Integer>>。

// add方法内“标记”边
private
void markPath(Path path) { int size = path.size(); for (int i = 0;i < size - 1;i++) { int a = path.getNode(i); int b = path.getNode(i + 1); markEdge(a,b); if (a != b) { markEdge(b,a); } } }

在初始化邻接矩阵时,会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知道所有点中的第i个点的nodeId;需要知道nodeId是所有点中的第几个点。因而我创建了两个映射专用HashMap,建立这种映射关系。由于会出现add和remove,这种关系经常会被破坏,而缓存机制又过于复杂,所以我选择在初始化邻接矩阵时更新这两个HashMap。

    private void initDistanceMap() {
        Iterator<Integer> it = adjacentMap.keySet().iterator();
        int im = 0;
        nodeLink = new HashMap();
        nodeReverseLink = new HashMap();
        while (it.hasNext()) {
            int key = it.next();
            nodeLink.put(key,im);
            nodeReverseLink.put(im,key);
            im++;
        }
        int size = nodeLink.size();
        distanceMap = new int[size][size];
        for (int i = 0; i < size;i++) {
            for (int j = i; j < size;j++) {
                if (i == j) {
                    distanceMap[i][i] = 0;
                    continue;
                }
                if (containsEdge(nodeReverseLink.get(i),
                        nodeReverseLink.get(j))) {
                    distanceMap[i][j] = 1;
                    distanceMap[j][i] = 1;
                } else {
                    distanceMap[i][j] = inf;
                    distanceMap[j][i] = inf;
                }
            }
        }
    }

HashMap对于映射关系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但是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它遍历起来非常耗费时间。所以要注意尽量不用HashMap本身进行遍历,尽量利用hashcode。

  • 第三次作业

挺好的我这几次作业都是“一类到底”……

  由于我不太会使用工厂模式,我干脆直接建立了一个“仓库”类(Storage),存储所有的映射关系。除了上次作业中我建立的所有点和标号之间的映射关系,我还建立了针对每一个path之内的这种映射关系。这次作业我的算法主旨是“只改变算法的权值矩阵“。在init函数中,需要遍历每个path。所以我把这个步骤也放在了add和remove中。

        

public void addPathWeight(Path path) {
        int count = path.getDistinctNodeCount();
        int size = path.size();
        int[][][] weight = new int[3][count][count];
        // price: 0 unple: 1 change: 2
        for (int i = 0;i < count;i++) {
            for (int j = i;j < count;j++) {
                if (i == j) {
                    weight[0][i][j] = 0;
                    weight[1][i][j] = 0;
                    weight[2][i][j] = 0;
                }
                weight[0][i][j] = inf;
                weight[0][j][i] = inf;
                weight[1][i][j] = inf;
                weight[1][j][i] = inf;
                weight[2][i][j] = inf;
                weight[2][j][i] = inf;
            }
        }
        HashMap<Integer,Integer> pathNodeLink
                = Storage.getPathNodeLink().get(path);
        for (int i = 0;i < size;i++) {
            for (int j = i;j < size;j++) {
                int n1 = pathNodeLink.get(path.getNode(i));
                int n2 = pathNodeLink.get(path.getNode(j));
                if (j - i < weight[0][n1][n2] || j - i < weight[0][n2][n1]) {
                    weight[0][n1][n2] = j - i;
                    weight[0][n2][n1] = j - i;
                }
                int val = getFakeUnpleasantValue(path,i,j);
                // System.out.println(n1 + " " + n2 + " " + val);
                if (val < weight[1][n1][n2] || val < weight[1][n2][n1]) {
                    weight[1][n1][n2] = val;
                    weight[1][n2][n1] = val;
                }
                weight[2][n1][n2] = 1;
                weight[2][n2][n1] = 1;
            }
        }
     // 由于有环的情况,所以得对每个path先Floyd一次。
        for (int k = 0;k < count;k++) {
            for (int i = 0; i < count;i++) {
                for (int j = 0; j < count;j++) {
                    for (int l = 0;l < 2;l++) {
                        int sum = weight[l][i][k] + weight[l][k][j];
                        if (weight[l][i][j] > sum) {
                            weight[l][i][j] = sum;
                            weight[l][j][i] = sum;
                        }
                    }
                }
            }
        }

        HashMap<Path,int[][][]> weightMap = Storage.getWeightMap();
        weightMap.put(path,weight);
        Storage.setWeightMap(weightMap);
    }
  • 标程分析

           

我的图从来没有画的这么整齐过……

   Graph和Map方法的核心都在几个core类中。那addEdge举例,core类中存放的是比较”底层“的方法,而在MyGraph类中则调用core的方法,因而很清晰。假如未来的作业中变成了有向图,改动也不是很大。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这次作业怎么建立工厂,看了标程有一点明白了。首先建立一个factory接口,之后建立针对不同种图的几种工厂。在这几个工厂中,都有构造方法、init方法、权重方法、计算方法和更新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应付各种图的需求。

bug情况


  这几次作业我都没有被强测或者在互测中测出bug。\(O_-)/而且由于组内同学太强了,我也没有找到他们的bug……但是我还是有一些心得可以分享。

  这次测试我采用的是黑盒测试(随机测试)+白盒测试(定点测试)的方式。我首先对写的每一个方法使用Junit进行测试,之后从整个工程的方面进行测试。

Junit测试

  前文提到了,在此不赘述。(0_0)

黑盒测试

  纯随机数据,生成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感谢默默同学写的随即数据生成器,由于我没有版权,不放代码啦!真的是很棒!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分为两个阶段,分别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种情况。我将拿第三次作业举例。

  • 第一阶段:针对于实现方法的具体测试。

   // 这是初始化一种映射关系的方法
   protected void initLink() { HashMap<Integer,HashMap<Integer,Integer>> adjacentMap = Storage.getAdjacentMap(); Iterator<Integer> it = adjacentMap.keySet().iterator();
     // 每次初始化的适合,必须new新的 HashMap
<Integer,Integer> nodeLink = new HashMap<>(); HashMap<Integer,Integer> nodeReverseLink = new HashMap<>(); int im = 0; while (it.hasNext()) { int key = it.next(); nodeLink.put(key,im); nodeReverseLink.put(im,key); im++; } Storage.setNodeLink(nodeLink); Storage.setReverseNodeLink(nodeReverseLink); }

  测试上面的方法,需要有几种测试数据。比如既要有add 1 2 3 remove 3这种,也要有add 1 2 3 remove 2这种能够创造出{1 x 3}的数据。如果在代码段中我标注的部分没有new,那么就会报错。

  • 第二阶段:针对总体架构的测试

  在测试了单个方法之后,需要创造数据来测试方法之间是否能够成功协作。创造数据时,改变查询顺序或者查询次数,能获得一致的查询结果。

改变查询顺序:

PATH_ADD 1 2 3 4 5 6 2

PATH_ADD 3 2 8 9 1 2

第一组:

{GET_SHORTEST_PATH_LENGTH 3 6

GET_LEAST_UNPLESENT_VALUE 3 6

GET_LEAST_TICKET_PRICE 3 6

GET_LEAST_CHANGE_COUNT 3 6}

第二组:

{GET_LEAST_UNPLESENT_VALUE 3 6

GET_LEAST_TICKET_PRICE 3 6

GET_LEAST_CHANGE_COUNT 3 6

GET_SHORTEST_PATH_LENGTH 3 6}

……

改变查询次数:

PATH_ADD 1 2 3 4 5 6 2

PATH_ADD 3 2 8 9 1 2

GET_LEAST_UNPLESENT_VALUE 3 6

GET_LEAST_UNPLESENT_VALUE 3 6

GET_LEAST_UNPLESENT_VALUE 3 6

GET_LEAST_UNPLESENT_VALUE 3 6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连通块的方法。由于我的连通块使用的是dfs不是权值矩阵,所以这个方法调用时也会更新所有map之后计算。这里的flag标志位就有可能产生问题。比如我的代码如果先计算连通块,再进行其他的查询,我就会陷入无尽的更新循环之中。在测试中用我写的方法,是可以测试出来问题的。但是随即数据就不一定了!

心得体会


对JML的思考

  这几次虽然很认真地学习了JML规格,但是实际上自己写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将JML与代码进行结合,有些地方没有认真注意:

  1. 严格保证方法结果,不能私加内容
  2. 可以利用规格生成随即数据进行测试(JMLUnitNG)

  但是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

  1. 先查看先行条件;再查看结果保证
  2. 查看修改的变量,思考其是不是需要维护
  3. 规格不束缚自己的实现方式
  4. 规格书写:只能调用pure方法;有许多能简化书写内容的结构(exists | forall);……

对数据结构的思考

  需要的是性能 + 方便使用结合。所以我自认为这回我写的映射机制是很好的。另外对于一些容器,一定要去看底层代码,因为有些时候自己觉得是O(1)的方法,可能不是!详见ArrayList。

总结


  这个单元非常有意思,经常是自己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而没去考虑的却导致WA声一片。比如第三次作业,我先开始使用的是Dijstra+部分缓存,后来离作业截至前两三个小时才发现自己的缓存功能有问题!后来全都改成了Floyd。但是更加戏剧化的是,我的Floyd的三层循环顺序给写反了!这个错误,还不是每次都能够显现出来,是需要一个比较大的测试集的。这些问题,都是我没思考过的。而我最担心的时间问题,最后发现强测中我最长CPU时间也只有6s左右。难怪助教说WA比TLE容易的多!

  最后感谢同学们在讨论区各种发言,我受益匪浅!我们一起征战最后的一单元!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Wendy-Zheng/p/10886491.html

相关文章:

  • SSM三大框架的运行流程、原理、核心技术详解
  • 剑指offer——约瑟夫环
  • 爬虫的浏览器伪装技术
  • ChannelPipeline
  • 你需要的物流运输类报表,都在这里
  • 本地Navicat远程连接Centos7服务器出现的错误汇总
  • 转载一篇让你全面了解什么是.NET。
  • Java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
  • webpack4.0介绍与使用(一)
  • Java 8中处理集合的优雅姿势——Stream
  • Linux上部署Springboot相关命令
  • ArrayList中的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并发修改异常,fail-fast机制。
  • vue-cli从2升级到3报错error 404 Not Found: @wry/context@^0.4.0
  • 创建数据结构库基础设施——异常类的构建
  • Windows下SVN的下载、安装
  • [LeetCode] Wiggle Sort
  • Apache Zeppelin在Apache Trafodion上的可视化
  • axios 和 cookie 的那些事
  • co.js - 让异步代码同步化
  • CSS 提示工具(Tooltip)
  • HTML5新特性总结
  • HTTP中的ETag在移动客户端的应用
  • Laravel深入学习6 - 应用体系结构:解耦事件处理器
  • Linux Process Manage
  • React-redux的原理以及使用
  • springMvc学习笔记(2)
  • TypeScript迭代器
  • 编写符合Python风格的对象
  • 汉诺塔算法
  • 实现菜单下拉伸展折叠效果demo
  • 实战:基于Spring Boot快速开发RESTful风格API接口
  • 通过npm或yarn自动生成vue组件
  • 微信小程序--------语音识别(前端自己也能玩)
  • 项目管理碎碎念系列之一:干系人管理
  • 用Node EJS写一个爬虫脚本每天定时给心爱的她发一封暖心邮件
  • 正则表达式-基础知识Review
  • ​flutter 代码混淆
  • # 飞书APP集成平台-数字化落地
  • # 数论-逆元
  • (附源码)流浪动物保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 161154
  • (六)软件测试分工
  • (四)图像的%2线性拉伸
  • (学习日记)2024.01.19
  • (转)Spring4.2.5+Hibernate4.3.11+Struts1.3.8集成方案一
  • (转)编辑寄语:因为爱心,所以美丽
  • 、写入Shellcode到注册表上线
  • .net core 源码_ASP.NET Core之Identity源码学习
  • .net refrector
  • .NET Remoting Basic(10)-创建不同宿主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端
  • .net图片验证码生成、点击刷新及验证输入是否正确
  • /run/containerd/containerd.sock connect: connection refused
  • @Autowired注解的实现原理
  • @configuration注解_2w字长文给你讲透了配置类为什么要添加 @Configuration注解
  • [Android]Android P(9) WIFI学习笔记 - 扫描 (1)
  • [C++提高编程](三):STL初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