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Keras学习记录之模型

Keras 是一个用 Python 编写的高级神经网络 API,它能够以 TensorFlow, CNTK, 或者 Theano 作为后端运行。

模型构造

API构造

Keras 的核心数据结构是 model,一种组织网络层的方式。最简单的模型是 Sequential 顺序模型,它由多个网络层线性堆叠。对于更复杂的结构,你应该使用 Keras 函数式 API,它允许构建任意的神经网络图。
Keras的模型构造十分简单,可以通过add来堆叠模型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model = Sequential()
#可以通过add来堆叠模型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model.add(Dense(units=64, activation='relu', input_dim=100))
model.add(Dense(units=10, activation='softmax'))

当然也可以通过将网络层实例的列表传递给 Sequential 的构造器,来创建一个 Sequential 模型: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Activation
model = Sequential([
    Dense(32, input_shape=(784,)),
    Activation('relu'),
    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
])

函数式构造

网络层的实例是可调用的,它以张量为参数,并且返回一个张量 输入和输出均为张量。
它们都可以用来定义一个模型(Model) 这样的模型同Keras 的 Sequential 模型一样,都可以被训练。

以一个全连接层为例: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Dense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 这部分返回一个张量
inputs = Input(shape=(784,))

# 层的实例是可调用的,它以张量为参数,并且返回一个张量
x = Dense(64, activation='relu')(inputs)
x = Dense(64, activation='relu')(x)
predictions = 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x)

# 这部分创建了一个包含输入层和三个全连接层的模型
model = Model(inputs=inputs, outputs=predictions)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model.fit(data, labels)  # 开始训练

所有的模型都可调用,就像网络层一样
利用函数式 API,可以轻易地重用训练好的模型:可以将任何模型看作是一个层,然后通过传递一个张量来调用它。注意,在调用模型时,不仅重用模型的结构,还重用了它的权重。
这里沿用的是上面的代码

x = Input(shape=(784,))
# 这是可行的,并且返回上面定义的 10-way softmax。
y = model(x)

这种方式能允许我们快速创建可以处理序列输入的模型。如只需一行代码,就将图像分类模型转换为视频分类模型,model模型被重用了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TimeDistributed
#TimeDistributed这个层还是比较难理解的。事实上通过这个层我们可以实现从二维像三维的过渡,甚至通过这个层的包装,我们可以实现图像分类视频分类的转化。
# 输入张量是 20 个时间步的序列,
# 每一个时间为一个 784 维的向量
input_sequences = Input(shape=(20, 784))

# 这部分将我们之前定义的模型应用于输入序列中的每个时间步。
# 之前定义的模型的输出是一个 10-way softmax,
# 因而下面的层的输出将是维度为 10 的 20 个向量的序列。
processed_sequences = TimeDistributed(model)(input_sequences)

Model 类继承

除了这两类模型之外,还可以通过继承 Model 类并在 call 方法中实现我们自己的前向传播,以创建你自己的完全定制化的模型,(Model 类继承 API 引入于 Keras 2.2.0)。

这里是一个用 Model 类继承写的简单的多层感知器的例子:

import keras
class SimpleMLP(keras.Model):
    def __init__(self, use_bn=False, use_dp=False, num_classes=10):
        super(SimpleMLP, self).__init__(name='mlp')
        self.use_bn = use_bn
        self.use_dp = use_dp
        self.num_classes = num_classes
        self.dense1 = keras.layers.Dense(32, activation='relu')
        self.dense2 = keras.layers.Dense(num_classes, activation='softmax')
        if self.use_dp:
            self.dp = keras.layers.Dropout(0.5)
        if self.use_bn:
            self.bn = keras.layers.BatchNormalization(axis=-1)

    def call(self, inputs):
        x = self.dense1(inputs)
        if self.use_dp:
            x = self.dp(x)
        if self.use_bn:
            x = self.bn(x)
        return self.dense2(x)

model = SimpleMLP()
model.compile(...)
model.fit(...)

网络层定义在 init(self, …) 中,前向传播在 call(self, inputs) 中指定。在 call 中,你可以指定自定义的损失函数,通过调用 self.add_loss(loss_tensor) (就像你在自定义层中一样)。

在类继承模型中,模型的拓扑结构是由 Python 代码定义的(而不是网络层的静态图)。这意味着该模型的拓扑结构不能被检查或序列化。因此,以下方法和属性不适用于类继承模型:

model.inputs 和 model.outputs。
model.to_yaml() 和 model.to_json()。
model.get_config() 和 model.save()

关键点:为每个任务使用正确的 API。Model 类继承 API 可以为实现复杂模型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但它需要付出代价(比如缺失的特性):它更冗长,更复杂,并且有更多的用户错误机会。如果可能的话,尽可能使用函数式 API,这对用户更友好。

多输入多输出模型

以下是函数式 API 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具有多个输入和输出的模型。函数式 API 使处理大量交织的数据流变得容易。
来考虑下面的模型。我们试图预测 Twitter 上的一条新闻标题有多少转发和点赞数。模型的主要输入将是新闻标题本身,即一系列词语,但是为了增添趣味,我们的模型还添加了其他的辅助输入来接收额外的数据,例如新闻标题的发布的时间等。 该模型也将通过两个损失函数进行监督学习。较早地在模型中使用主损失函数,是深度学习模型的一个良好正则方法。
模型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让我们用函数式 API 来实现它。
主要输入接收新闻标题本身,即一个整数序列(每个整数编码一个词)。 这些整数在 1 到 10,000 之间(10,000 个词的词汇表),且序列长度为 100 个词。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Embedding, LSTM, Dense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 标题输入:接收一个含有 100 个整数的序列,每个整数在 1 到 10000 之间。
# 注意我们可以通过传递一个 "name" 参数来命名任何层。
main_input = Input(shape=(100,), dtype='int32', name='main_input')

# Embedding 层将输入序列编码为一个稠密向量的序列,
# 每个向量维度为 512。
x = Embedding(output_dim=512, input_dim=10000, input_length=100)(main_input)

# LSTM 层把向量序列转换成单个向量,
# 它包含整个序列的上下文信息
lstm_out = LSTM(32)(x)

在这里,我们插入辅助损失,使得即使在模型主损失很高的情况下,LSTM 层和 Embedding 层都能被平稳地训练。

auxiliary_output = Dense(1, activation='sigmoid', name='aux_output')(lstm_out)

此时,我们将辅助输入数据与 LSTM 层的输出连接起来,输入到模型中:

auxiliary_input = Input(shape=(5,), name='aux_input')
x = keras.layers.concatenate([lstm_out, auxiliary_input])

# 堆叠多个全连接网络层
x = Dense(64, activation='relu')(x)
x = Dense(64, activation='relu')(x)
x = Dense(64, activation='relu')(x)

# 最后添加主要的逻辑回归层
main_output = Dense(1, activation='sigmoid', name='main_output')(x)

然后定义一个具有两个输入和两个输出的模型:

model = Model(inputs=[main_input, auxiliary_input], outputs=[main_output, auxiliary_output])

现在编译模型,并给辅助损失分配一个 0.2 的权重。如果要为不同的输出指定不同的 loss_weights 或 loss,可以使用列表或字典。 在这里,我们给 loss 参数传递单个损失函数,这个损失将用于所有的输出。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loss_weights=[1., 0.2])
我们可以通过传递输入数组和目标数组的列表来训练模型:

model.fit([headline_data, additional_data], [labels, labels],
          epochs=50, batch_size=32)

由于输入和输出均被命名了(在定义时传递了一个 name 参数),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编译模型: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main_output': 'binary_crossentropy', 'aux_output': 'binary_crossentropy'},
              loss_weights={'main_output': 1., 'aux_output': 0.2})

# 然后使用以下方式训练:
model.fit({'main_input': headline_data, 'aux_input': additional_data},
          {'main_output': labels, 'aux_output': labels},
          epochs=50, batch_size=32)

共享网络层

函数式 API 的另一个用途是使用共享网络层的模型。我们来看看共享层。

来考虑推特推文数据集。我们想要建立一个模型来分辨两条推文是否来自同一个人(例如,通过推文的相似性来对用户进行比较)。

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方法是建立一个模型,将两条推文编码成两个向量,连接向量,然后添加逻辑回归层;这将输出两条推文来自同一作者的概率。模型将接收一对对正负表示的推特数据。

由于这个问题是对称的,编码第一条推文的机制应该被完全重用来编码第二条推文(权重及其他全部)。这里我们使用一个共享的 LSTM 层来编码推文。

让我们使用函数式 API 来构建它。首先我们将一条推特转换为一个尺寸为 (280, 256) 的矩阵,即每条推特 280 字符,每个字符为 256 维的 one-hot 编码向量 (取 256 个常用字符)。

import keras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LSTM, Dense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tweet_a = Input(shape=(280, 256))
tweet_b = Input(shape=(280, 256))

要在不同的输入上共享同一个层,只需实例化该层一次,然后根据需要传入你想要的输入即可:

# 这一层可以输入一个矩阵,并返回一个 64 维的向量
shared_lstm = LSTM(64)

# 当我们重用相同的图层实例多次,图层的权重也会被重用 (它其实就是同一层)
encoded_a = shared_lstm(tweet_a)
encoded_b = shared_lstm(tweet_b)

# 然后再连接两个向量:
merged_vector = keras.layers.concatenate([encoded_a, encoded_b], axis=-1)

# 再在上面添加一个逻辑回归层
predictions = Dense(1, activation='sigmoid')(merged_vector)

# 定义一个连接推特输入和预测的可训练的模型,输入头尾即可
model = Model(inputs=[tweet_a, tweet_b], outputs=predictions)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model.fit([data_a, data_b], labels, epochs=10)

让我们暂停一会,看看如何读取共享层的输出或输出尺寸。

层「节点」的概念(判断多个输入变量的层的形状)

每当你在某个输入上调用一个层时,都将创建一个新的张量(层的输出),并且为该层添加一个「节点」,将输入张量连接到输出张量。当多次调用同一个图层时,该图层将拥有多个节点索引 (0, 1, 2…)。

在之前版本的 Keras 中,可以通过 layer.get_output() 来获得层实例的输出张量,或者通过 layer.output_shape 来获取其输出形状。现在你依然可以这么做(除了 get_output() 已经被 output 属性替代)。但是如果一个层与多个输入连接呢?

只要一个层仅仅连接到一个输入,就不会有困惑,.output 会返回层的唯一输出:

a = Input(shape=(280, 256))
lstm = LSTM(32)
encoded_a = lstm(a)
assert lstm.output == encoded_a

但是如果该层有多个输入,那就会出现问题:

a = Input(shape=(280, 256))
b = Input(shape=(280, 256))

lstm = LSTM(32)
encoded_a = lstm(a)
encoded_b = lstm(b)

lstm.output
>> AttributeError: Layer lstm_1 has multiple inbound nodes,
hence the notion of "layer output" is ill-defined.
Use `get_output_at(node_index)` instead.
好吧,通过下面的方法可以解决:

assert lstm.get_output_at(0) == encoded_a
assert lstm.get_output_at(1) == encoded_b

够简单,对吧?

input_shape 和 output_shape 这两个属性也是如此:只要该层只有一个节点,或者只要所有节点具有相同的输入/输出尺寸,那么「层输出/输入尺寸」的概念就被很好地定义,并且将由 layer.output_shape / layer.input_shape 返回。但是比如说,如果将一个 Conv2D 层先应用于尺寸为 (32,32,3) 的输入,再应用于尺寸为 (64, 64, 3) 的输入,那么这个层就会有多个输入/输出尺寸,你将不得不通过指定它们所属节点的索引来获取它们:

a = Input(shape=(32, 32, 3))
b = Input(shape=(64, 64, 3))
conv = Conv2D(16, (3, 3), padding='same')
conved_a = conv(a)
# 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个输入,以下可行:
assert conv.input_shape == (None, 32, 32, 3)
conved_b = conv(b)
# 现在 `.input_shape` 属性不可行,但是这样可以:
assert conv.get_input_shape_at(0) == (None, 32, 32, 3)
assert conv.get_input_shape_at(1) == (None, 64, 64, 3)

模型参数

指定输入数据的尺寸

模型需要知道它所期望的输入的尺寸。出于这个原因,顺序模型中的第一层(且只有第一层,因为下面的层可以自动地推断尺寸)需要接收关于其输入尺寸的信息。有几种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1. 传递一个 input_shape 参数给第一层。它是一个表示尺寸的元组 (一个由整数或 None 组成的元组,其中 None 表示可能为任何正整数)。在 input_shape 中不包含数据的 batch 大小。
  2. 某些 2D 层,例如 Dense,支持通过参数 input_dim 指定输入尺寸,某些 3D 时序层支持 input_dim 和input_length 参数。
  3. 如果你需要为你的输入指定一个固定的 batch 大小(这对 stateful RNNs 很有用),你可以传递一个 batch_size
    参数给一个层。如果你同时将 batch_size=32 和 input_shape=(6, 8) 传递给一个层,那么每一批输入的尺寸就为
    (32,6,8)。

因此,下面的代码片段是等价的: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ense(32, input_shape=(784,)))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ense(32, input_dim=784))

相关文章:

  • LeetCode 0329. 矩阵中的最长递增路径
  • JavaEE:线程安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 Linux/CentOS 安装 flutter 与 jenkins 构建 (踩坑)
  • (八)光盘的挂载与解挂、挂载CentOS镜像、rpm安装软件详细学习笔记
  • 随想录一期 day4 [24. 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19. 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结点|面试题 02.07. 链表相交|142. 环形链表 II]
  • iOS动画相关
  • LeetCode往完全二叉树添加节点
  • Linux、docker、kubernetes、MySql、Shell运维快餐
  • 基数(桶)排序算法详解之C语言版
  • 生成模型的中Attention Mask说明
  • java毕业设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源码+lw文档+mybatis+系统+mysql数据库+调试
  • Java---Java Web---JSP
  • opencv 机器学习-人脸识别
  • JavaScript的函数
  • java基于springboot+vue基本微信小程序的乒乓球课程管理系统 uniapp小程序
  • 【JavaScript】通过闭包创建具有私有属性的实例对象
  • CentOS 7 修改主机名
  • Docker 笔记(1):介绍、镜像、容器及其基本操作
  • Magento 1.x 中文订单打印乱码
  • Rancher-k8s加速安装文档
  • SQL 难点解决:记录的引用
  • Sublime text 3 3103 注册码
  • 从零搭建Koa2 Server
  • 服务器从安装到部署全过程(二)
  • 容器服务kubernetes弹性伸缩高级用法
  • 微信端页面使用-webkit-box和绝对定位时,元素上移的问题
  • 新书推荐|Windows黑客编程技术详解
  • 用 Swift 编写面向协议的视图
  • 中文输入法与React文本输入框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LeetCode解法汇总1410. HTML 实体解析器
  • ​Spring Boot 分片上传文件
  • ​一些不规范的GTID使用场景
  • #stm32整理(一)flash读写
  • (第二周)效能测试
  • (全部习题答案)研究生英语读写教程基础级教师用书PDF|| 研究生英语读写教程提高级教师用书PDF
  • (一)插入排序
  • (转)Android学习笔记 --- android任务栈和启动模式
  • (转)mysql使用Navicat 导出和导入数据库
  • (转)淘淘商城系列——使用Spring来管理Redis单机版和集群版
  • (轉貼) 資訊相關科系畢業的學生,未來會是什麼樣子?(Misc)
  • ***利用Ms05002溢出找“肉鸡
  • .[backups@airmail.cc].faust勒索病毒的最新威胁:如何恢复您的数据?
  • .NET 4.0网络开发入门之旅-- 我在“网” 中央(下)
  • .NET 跨平台图形库 SkiaSharp 基础应用
  • .Net小白的大学四年,内含面经
  • /bin/bash^M: bad interprete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Failed to access IIS metabase”解决方法
  • @DataRedisTest测试redis从未如此丝滑
  • [ JavaScript ] JSON方法
  • [<事务专题>]
  • [20161101]rman备份与数据文件变化7.txt
  • [ActionScript][AS3]小小笔记
  • [AutoSAR系列] 1.3 AutoSar 架构
  • [BZOJ 2142]礼物(扩展Lucas定理)
  • [excel与dict] python 读取excel内容并放入字典、将字典内容写入 excel文件